目前分類:與藝術家的對話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邱傑

六月間,北台灣一直下著雨,在法務部的矯訓所有一場北台灣志工聯誼,謝幸雄未待完成下午安排的女監參訪,甚至連午餐都沒吃,便匆匆向坐在他旁座的我悄聲道別。何事如此著急?因為要趕去上課。他說,他7-11,一星期上六天課,全年難得一休。

 

每天都被排了課,最辛苦時一天要上六堂,「幸好那只是一段短短的時間,否則會受不了的」。平常每天大概上兩堂到三堂,天天要上,這也夠累人了。在桃園縣來說,課程排得這麼密集的書畫老師,除了學校裡的專業老師,可還真是少見。

 

辛苦,他卻認為是幸運,因為可以長時間擁抱他的最愛~書法。

 

謝幸雄是台南縣七股鄉人,早年服務於一家化學工廠,奉派前來桃園,從此和桃園縣結緣大半輩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認識了黃群英先生,黃老師認真的帶書法班學生寫字,謝幸雄原來對書法就有興趣,一見黃老師,驚為一代宗師,立即投拜門下。黃群英老師自號泮翁,桃李滿門,得意入室弟子皆取有學名,如許雅惠學名泮竹,孫紹復名泮墨,童永南名泮岳,徐貞勇名泮峰、張鴻森名泮宇、徐百源名泮泓、施雪卿名泮淇、張日廣名泮農、廖大華名泮玄、任雪莉名泮玉、陳志淵名泮潛、溫俊堯名泮賢、羅錦松名泮寒、周經綸名泮霖、廖景富名泮隱、江金晃名泮川、吳吉祥名泮谿,謝幸雄名泮齋。泮齋者,常伴於書齋,無論隨侍老師書齋,或是筆耕於自宅書齋,寓意一生筆墨,大概也無法割捨了。

 

        算起來,謝幸雄與筆墨為伍已有三十多年,原來另有的事業,慢慢的在生活的比重中漸漸減輕,到後來索性辭去工作,專心寫字。這真是一個很大的冒險,在台灣當今社會形態之下,當一位全職的書法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書法作品難得有方家收藏,平時默默耕硯,即使辦展覽也難得賣出作品,桃園縣書法風氣鼎盛,絕大多數寫書法的人都另有一份工作或一份穩定收入,謝幸雄辭了正式工作,唯一的收入只有當書法老師收一些微薄的束脩之禮,生活淡薄,情趣反增。

 

在黃群英老師門下學字,除了字,還有難以言宣的那種平淡、恬適與優雅,一種傳統讀書人的氣韻,謝幸雄同門師兄弟們長期相處,名利心少了,不為名也不求利的服務心反而增加了,對於各方禮聘邀約,他

幾乎來者不拒,有時去到一個鄉下社區講學、展覽,有時到鄉鎮活動中心、松柏大學去教,甚至少年輔育院都是他定期前去授課的地方,他在少輔院中一筆一筆耐心和那些誤入歧途的年輕朋友們,有意無意之間,導入佛經當功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世音菩薩妙法蓮華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都是他常常在輔育院裡教授的書稿,日積月累, 非人磨墨墨磨人的磨寫時光,寫得孩子們的銳氣、霸氣、傲氣甚至煞氣與殺氣都漸漸消失,課堂裡出現的是一片祥和之氣,這是最讓他感到成就感的了。或許這更是他以墨香耕讀人生數十載無怨無悔的主因吧!

 

謝幸雄育有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但只在學生時代寫書法,賢妻陪侍書齋,也只是當一位欣賞者而沒有執筆,連自己身旁摯愛都未必願意寫書法,這正是謝幸雄一直認為投身書法藝術是要有一種奇緣不可。這件事養不了家,發不了財,年輕一代不寫也是合理。他盼得只是社會各界在閒暇時光中提筆自娛,僅此一境界對大多數人而言也夠了,多留一些時間在書桌前,就可以少花一些時間去歌台舞榭,去燈紅酒綠或是其他不一定有益身心健康的場所,人人多寫字,社會自有處處書香與墨香飄傳。

 

謝幸雄小檔案

 

        謝幸雄,號泮齋,畢生致力書法教育,泮山書會、迎曦書畫會創會會長,中國書法學會理事,中國廣東省書法協會顧問、桃園縣書法學會第四屆理事長。曾先後應邀參加北部七縣市、四縣市、美術家聯展及歷屆桃源美展、海峽兩岸粵台書法交流展、中、日、韓國際邀請展等。作品並獲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江西省博物館典藏。歷任桃園縣文化局、桃園少年輔育院、松柏大學、武陵高中、健行科技大學、中原大學、三軍大學書法專任指導老師,目前定居於桃園市。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邱傑‧圖/砂子


        平面出版品市場大幅萎縮的今天,靠著一枝彩筆,為童書畫插畫,編繪本圖畫書,做一個專業童書畫家,能嗎?

        施政廷,一位認真的童書畫家,出版了二十多本圖畫書,在台灣的書界有一定的名氣和地位了,但是他還是說:不能啦。以插畫和繪本來養家,在目前台灣出版環境下,是很不容易的!

        許多年前的事了。那年施政廷在偶然的機會中看到信誼幼兒文學獎的徵獎公告,興沖沖的畫出了生平第一本繪本書去參賽,結果,槓龜了。

        槓龜沒什麼,既然是年度大賽,表示是一年辦一次的比賽,於是第二年捲土重來,果然一舉奪標。第三年再來,再拿大獎,於是,就此註定了一輩子在童書裡打滾的畫家生涯。施政廷原籍高雄縣橋頭鄉,和桃園結緣是大學在桃園唸,讀的是中原商業設計。商設裡有插畫課,一位從日本回來的老師執教,老師引進了大量當代日本插畫作品及創作技法,令他大大開了眼界,也深深打下了基礎,加上自己不斷摸索尋找新的創作之路,勤奮加上興趣,是他在正式決定參賽之後連連受到肯定的主因。「這一行,真的很有趣,不但能天天接觸有趣的故事,而且在創作技法上也可以千變萬化,美術揉合了美勞,也有濃濃的文學味道在裡頭,不著迷才怪!」就這麼一頭栽入,第一次參加信誼獎得獎時信誼獎是第三屆,如今信誼獎辦到第十八屆了,整整十五年創作生涯,不曾有過轉行或「叛逃」的念頭。

        但是,畫童書其實是很辛苦也很耗時的事,他習慣一筆一筆認真的畫,一本童書,至少花三到四個月才能完成,以國內長期以來的稿酬和版稅標準,想當全職的「專業」來養家可不容易,所以必須到學校去兼課,四處去演講、評審,他自己形容自己的生活是: 「週一到週五,天天接送小孩上下學,下午分別到三個不同的學校上課,晚上陪小孩作功課,星期六、日要全家去買菜,整理家務再出門走走」,天啊,每天的時間都被切割得如此零散,還怎麼畫畫呀? 「所以,一天多半都只睡五、六個小時而已,其餘時間都在工作中。」這一行,表面看來風風光光,可以在家工作,不必日曬雨淋,不必準時打卡,不用趕車上下班,自由自在極了,事實上卻是沒有退休金,沒有勞健保雇主,沒有薪水、沒有年終獎金的「傳統手工業」,一日不畫,便一日沒有收入,不努力工作,外加兼差打工行嗎?

        即使天天工作,創作靈如泉湧,作品總能如期完成,就代表就此收入源源嗎?未必。他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了,作品一出手,總有出版社承接而去,不曾「作白工」,只是近年國內出版市場疲軟不振,出版社經營不易,新書出版必得審慎而為,連他這麼優秀的畫家,作品的出版竟也有「塞車」的問題,目前就有幾本作品畫好多時,卻一直在出版社中晾著「候時機」,沒有出版就沒有銷售;沒有銷售就沒有版稅收入,這真是讓人鬱卒的事了。

        這一行是鬱卒多?還是快樂多?施政廷還是一句老話:畫得很開心,很有趣,不想改行,只想一直畫下去。

        做為一位童書畫家,施政廷的創作態度是嚴謹而認真的。他會花去很長的時間來觀察、研究,非得徹徹底底搞清楚所要畫的東西,否則寧可不動筆。尤其是自然科學類的作品,他絕對做到筆筆有根據,不敢輕易唬弄過去。業界對他這樣的創作態度有很高的評價,對他一切好商量,肯挑戰各種題材,不推辭也不堅持非自己的習慣題材不畫的好脾氣,更是推崇不已,認為他是圈內公認的好大哥。

        早年施政廷創作的工具和材料有非常多的變化,粉彩、水彩、壓克力顏料、廣告顏料、蠟筆……可說無所不用,他會為拿到手的文字稿量身打造一個最適合的表現手法,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把文稿的精神做充份的呈現。近年畫風漸漸有了較大的改變,比較常用的手法是以鉛筆為主,利用鉛筆千變萬化的特性來銓釋不同的題材,形成一種特殊的風味。他很清楚畢竟身為一位創作者,就是要不斷去創造、創新,開創出前所未有的新境界,不是為了求變而變,而是一種無形而永不止息的追求。

        從事插畫與圖畫書創作近十五年,其間他曾獲得信誼幼兒文學獎佳作與評審委員獎。早年創作主題大多取材於生活的圖畫故事,近年來他選擇以歷史為主軸的鄉土題材為主要呈現的題目,其中以他的家鄉──高雄縣橋頭鄉為主題的創作《家住糖廠》可稱是一個代表作。《家住糖廠》一書為台灣本土最重要的產業──糖業,以社區文化發展的觀點留下重要的記錄,並為家鄉子弟呈現一個歷史的觀景窗,這本書一經出版,很快便成為受歡迎的鄉土教材。

        在台灣事物講古系列圖畫書中,施政廷由食物、學校、運動、交通工具和休閒娛樂等主題一一鋪陳出他們起源的古早面貌,繪製時投注了大量的考據功夫。目前更延續這一類的歷史主題,深入研究台灣的另一項產業──礦業,他希望能呈現出早年金礦重鎮金瓜石的生活面貌。

        2003 年初,他應邀於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參與《彩繪童心──瓷盤童話彩繪展》十人聯展,作品《手和嘴巴》獲陶瓷博物館收藏。2002 年於桃園縣大溪鎮展示館舉辦首次插畫個展,同年12 月應高雄縣橋仔頭文史協會之邀,回到家鄉再次推出個展,於高雄縣橋頭糖廠展出畫作六十餘幅。

        1998 年至今,他擔任桃園少年輔育院技訓教育廣告設計班圖學教學,輔導院生學習製圖與識圖並參加廣告設計類兩級技術士檢定成效斐然,連授課心得都整理出來在《幼獅少年》雜誌連載了整整一年十二期。

        藝術工作者和平常人一樣有家庭,有開銷,施政廷對自己的作品卻沒有特別的定價方式,總是任由出版社開價,他形容自己不像一些同業那樣和出版社訂有長期的合作約定,自己只是一個「散兵游勇」。他不諱言台灣到目前為止,創作者依然是處在一個完全被動的地位,沒有成熟的經紀制度,出版市場既小又競爭,創作收入非常的不穩定,對創作人來說,也只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自尋路子了。


施政廷的小檔案:
     
        1960年生,現在住桃園縣中壢市。專業從事圖畫書和插畫創作,喜歡嚐試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來創作,認為繪畫創作是最快樂的事。

        1992 年起起在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擔任兼任講師級專業技術教師至今,開授課程計兒童書製作、插畫、圖學和素描等課程,內容以實務操作練習為主。透過示範教學並以個人多樣性的創作作品為例,讓學生廣泛的接觸工具與材料,進而了解現實社會的需求和就業必備的基本條件。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採單元教學,並且實際示範操作演練,再透過大量的作業來要求學生的學習成效。插畫與素描課程採材和技法分類單元,約為兩週一個單元作業。圖學課程則為理論與實作並重,每週一章節,週週有作業,再配合課程學習單於課堂上練習,使得學生的作圖能達到確實、迅速和美觀的要求。除了在中原執教,他還應勞委會職訓局及法務部桃園少年輔育院等單位之聘,為各種不同層面的學生們長期貢獻他對藝術及應用美術方
面的才學。
 
        施政廷一直認為,現今之設計教育隨著電腦科技的發達,使得學生在手上功夫的訓練往往一無所成,學生不耐於一筆一劃的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所以個人在教學上首重親自示範作圖並舉自己創作作品為例,讓學生感受創作的樂趣與成就,進而走上創作之路。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美玲

 

        距離九十年第二次他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師大畫廊個展已有多年,何時再有展出呢?這是關心他的人頗為期待的一件事。1966年出生於新竹縣的畫家劉家鈞先生,和桃園縣結緣甚早。94年間,作品白屋就為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典藏,那年他還不到三十歲。97年在桃園縣榮獲第十六屆桃源美展油畫第三名,現在更進一步,長年服務於桃園教育界作育英才,成了桃園人。

       
劉家鈞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出身西畫創作組碩士,作品除了厚實的學院根基,個人風格也極為強烈。他的看法是:藝術家將原本各自獨立存在的視覺元素,加以重新組合安排,為了某種理由或是要傳遞其個人的理念或情感,並透過媒材的選用,表現技法的處理,方得以創作出個人獨創的作品。

       
在人類行為發展的過程中,一般而言我們看的能力,常較語言的表述為先。他指出,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繪畫中得知,在幼兒語言能力尚未發展的很好的階段時,往往他們已經具備很好的繪畫表達能力,他們可以將原本很複雜的意念,用簡單的符號加以表達,例如:兒童們常用的X光透視畫即是,雖然我們的肉眼是無法出穿透物體外表的,但兒童卻可以利用透視畫將他們心中所知道的世界表現出來。因此,「繪畫語言可說是人類最早共通的語言形式

       
劉家鈞一直強調著,繪畫的創作是個人情感思想的體現,以及繪畫語言構成之結果,構成是畫家的主觀作為,思想是畫家生命經驗的累積,主題是動機,技法、媒材是橋樑。他舉中國水墨畫大師李可染所說的:實踐是體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推敲修正的歷程中,藝術家不斷解決當下的問題,同時也不斷的發現新的挑戰,創作就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輪轉中,不斷向藝術創作者心中的完美境域徐徐前行,至於何時才能達此一境域呢?「或許對藝術創作者而言,那只是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吧!」「真正畫家,終其一生都在不斷的努力去尋求更完美的藝術表現形式。」

       
竇加(Drgas)曾說:「真正的旅人,是沒有旅程的終站!」正如藝術這條路是沒有終站的旅程,劉家鈞把自己比成了過卒,「只有不斷向前行,不斷的創作才得以延續自我的藝術生命」,他也從裡頭悟出了屬於畫家的宿命:「創作的問題要在創作中解決」,沒有其他捷徑可尋。

       
劉家鈞說,現階段在他的作品中,大體上仍保留物象的具體形象,不似抽象主義般的抽離物象,但也不同於寫實主義的再現物象。他從自然的形象中尋找創作的根源,用他的主觀意識再創自然,運用多樣的空間構成方式,不受任何一種空間構成法則牽絆,並企圖造成畫面的前後位移,引導觀者視覺的流動。色彩的運用全然因畫面的需要而定,不受固有色的影響,色面的安排縱橫交錯,色彩的對比、衝突、調和、流轉,均為了畫面整體力量的營造。主題的選擇不自我設限,人物、動物、風景、建築等均可成為他所表現的題材,但在情感上的表現卻是一貫,即是用傳統的油畫表現技法,詮譯新的繪畫圖像。

       
1988年,他在新竹師專舉辦首次個展,作品星期六的下午立即為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典藏。他並不刻意追求榮銜,但也不矯情拒絕,除了十六屆桃源美展油畫第三名,他還得過臺灣省八十四年度公教人員書畫展覽油畫第三名、臺灣省八十六年公教人員書畫展覽水彩第一名、八十九年第四屆新美獎油畫類首獎(作品白馬的回憶為新竹縣文化局典藏),九十年度公教人員書畫展覽獲油畫第一名,九十一年得苗栗美展油畫第一名,九十三年獲全國百號油畫大展特優及苗栗美展油畫類第一名,連番獲獎,除了對他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奮勇挑戰的激勵。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邱傑



        走過桃園縣新屋鄉一條彎彎曲曲的田中路,路旁油菜花開,白千層參天夾抱,這裡頭住著一對「石雕俠侶」──姜憲明,和他的太太陳麗杏。新屋鄉是姜憲明的故鄉,現在,年紀輕輕,卻已抉然拋棄五光十色的外界繁華,回到家鄉,潛心創作。

 
        姜憲明出身書畫家庭,他的父親姜義凱是一位前輩級藝術家,他的兄弟姐妹也都是畫家、插畫家,他除了受教於「父親老師」良多,早年也從富岡國中的曾現澄老師,楊梅高中戴武光老師處學到更多的創作技法和紮實的根基,考入國立藝專變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唸藝專雕塑科,給了他從事三度空間藝術的創作磨練,也給了他一個人生旅途上最美麗的禮物──他認識了同班同學陳麗杏,兩人因石雕而結緣,最後還結為夫婦。創作歷程和漫漫人生路上一路相互切磋、扶持,藝專那一段創作生涯,成了小倆口最辛苦卻也最甜蜜的童話故事。


        藝專畢業後,兩人先後考入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研究所期間兩人在
石雕創作上也相繼嶄露頭角。陳麗杏首先在1999年一場全世界三十餘國共150位藝術家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獲選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國際創作營中華民國石雕家代表,接著,兩年後姜憲明以29歲年紀同樣獲選此項殊榮,兩人同時受到行政院觀光局遴選為藝術外交大使,作品陳設於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市永久展出。

       
回到故鄉成立了工作室,沒有外界的干擾,兩人終日醉心於石雕創作,只有「老黑等三條老狗陪伴,真正成了一對隱居於紅塵邊際的神雕俠侶。他們的工作室座落於新屋鄉甲頭厝的偏僻鄉野,雖然沒有堅固美麗水泥房舍,但從工作室的設計型態與結構規模看得出對石雕的專業與執著。一位老師說,他每次從台北來到這個大大鐵皮屋建成的工作室,都會覺得暫時拋開忙碌喧擾,享受著一分特有的悠閒鄉居生活及藝術氣息。而每當倆口子創造出得意的作品,也都會喜悅的和他分享製作心得與創作理念,那種為創作而擁有的快樂與自信,真是令他感動極了。

       
對這對因創作而結合,而相知相守的石雕家來說, 「心靈上的滿足」是一路走來最大欣慰。姜憲明有一段話特別令人難忘,也道盡了藝術家的心境:「藝術這條路沒有捷徑,更沒有實質的保障,它的價值在於不斷的創新與挑戰,加上持之以恆的決心,作越多,機會越多。」

       
努力,堅持,戰戰兢兢的經營自己的每件作品,毫無間斷持續創作的累積,便是他們唯一謹守的工作態度,他們比誰都清楚,藝術這條路對他們來說,就是毫無止境的追尋。

       
陳麗杏、姜憲明兩人十多年來了將近三百個孩子──大約二、三百件作品,每件作品,都有如懷胎十月的精心雕鑿。他們在海內外開過五次個展、參加國內外聯展三十餘次、作品獲得國內外許多美術館、文化機構、大學、畫廊、私人企業集團典藏。近年來在公共藝術領域上也一再獲得藝術品設置案競圖首獎如:台灣大學醫學院會議中心、行政院衛生署桃園療養院、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教學大樓、國立體育學院、行政院原子能研究所……等,在這些熱門紅火地區,都設置著來自僻遠鄉居的他們親手雕鑿的大型石雕藝術品。提起這些成績,兩人的看法十分相近,他們認為畢竟也只是成績,而不是成就,只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距離成就成果,額頭上還得再流出更多的汗水,手掌上也還得磨出更多的老繭才能到達。還有許許多多想法與造形尚待開發與研究,要真正在石雕藝術旅程上發射更多的光與熱,要走的路子還長。

 

姜憲明的理性

 
       
理性它陳述了我對於現代造形藝術的認知。從就形體的意念來說,在我個人一直在合理的範疇下成形,輸出美感的建立來自有持續創作與經驗的累積,現階段創作屬於這些年來脈絡的延續與階段性的沈殿,作品形體有別於以往,但從作品的處理線條手法及思考邏輯我可以自信告訴觀著合乎道理的形是我一直開發與研究的對象

 

陳麗杏的感性

 
       
感性的特質一直在我作品中可以尋得一些蛛絲馬跡,創作是生活的意識表現,在心靈層次揮發並將情感融入創作,表達一種情緒關係,作品是意識表現的物體,在作品中呈現有機性之生命力,同時女性的特質也依稀的呈現於作品之中。感性上來說在被愛之中懂得付出與得到回饋都是一種幸福。幸福是一種情緒與感覺,在酸甜苦辣的生活中透露出一絲微笑,是幸福。

       
創作,則是我生活中微笑的一部分,而每當作品從空白到完成,就像一片烏雲從天空漸漸透出一線曙光、漸漸明亮、直到晴空萬里、微風吹徐萬物生機,這正是我要傳達的理念,藉由作品的展現,傳達創作過程的喜悅與對生命的感動。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及攝影/邱傑



        虎頭山公園入口處,一道竹林的後面,一條小小的無尾巷子,幾棟古舊的磚瓦平房,住著現年八十六歲的書法大家黃群英老師。他謙稱這裡是陋巷,裡頭卻是翠竹迎門,含笑花終年常開,時有芝蘭飄香傳來,有如桃源秘境。

        客人來了,黃老師親自來開門,奉上一盞清茶,第二個動作是遞上香菸,客客氣氣的問一聲:你抽箊嗎?

        客人不抽,他自己就不抽,客人抽,他也陪著抽,能收能放,自在之至。都抽了一大半輩子了,我看,也不用戒了啦!他有獨特的養生觀。至今看報紙不用戴眼鏡,耳聰目明,身體硬朗,思路清晰,最嚇人的是從不曾用過健保卡。許多人總不免好奇的向他打聽,究竟有什麼養生之道?他的回答頗富禪機:道可道,非常道,道理是說不出來的,說得出來也不叫道理了;硬要說出一個道理,恐怕人家也不會相信,因為根本沒有什麼養生之秘,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油的、鹹的、炸的、烤的、甜的,很多人都不建議老人吃的食物我都是來者不拒,嘴饞了還請老妻為他燉一鍋豬腳!只是他的食量不大,淺嚐即止。他也沒有做什麼特別的運動,人住虎頭山腳下,不曾上過虎頭山,頂多只在附近隨意走走散散步。每天讀兩小時書,寫三小時字,寫字是站著的,一站三個鐘頭,運筆運氣,運腕運力,或許這便是最好的運動了。

        但是,真正的養生,應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便是修心。遠離名利心,不過問世俗是非事,不為紅塵細事動怒動氣,心志澹泊,不忮不求,這些道理人人會說,行之不易,但是,只要認識黃老師的人便能曉得,這些應該都是對他最貼近的形容詞。以這樣的智慧人格用以養生,效果想必遠勝各種昂貴的帝王貴族大補品。

        黃群英老師原籍山西,自幼即飽讀詩書,高中會考和李元簇先生並列當年江西和湖南兩省狀元。他擁有完整的資歷,小學老師、校長,中學老師、校長,大學講師、教授,三十八年來台後任職省府,官拜簡任十二職等省府專員,四十三年代表省府參加政府赴南韓接運一萬三千個反共義士返台的工作,接回了義士,安頓工作卻意外使他和桃園結下半生情緣。  他負責在桃園市虎頭山下主導籌建廣達十八甲地的反共義士村,四十多年來義士村早已遷往三峽,義士泰半淍零,村裡村外週邊設施頹圮、改建,或移作他用,只有他這位當年實際上負責主導全局的人物,迄今仍住在當年所建的小小磚瓦房,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也變成了一個桃園人。目前這所小小磚瓦房,產權仍屬國有,所謂心寬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他雖然一直都是一隻身無恆產的無殼蝸牛,卻心安理得,一派從容。

        房子小,座落位置也不起眼,倒是終年訪客不斷。沒有客人的時候,他和老妻相依相守,他在書齋裡揮筆、閱讀,太太在廚房、庭院裡忙,過的是真正的神仙生活。假日,嫁出去的女兒們帶著孫輩回來,老屋頓時熱鬧喧騰。他在台灣生了五位女兒,早年在中國還有一位兒子,只因戰亂,逃離時沒能帶過來,一度成了老人家一生最扼腕的牽掛。幸好兩岸政策鬆綁後父子得以團圓,兒子在中國雖半生艱困,卻也能力爭上游,向惡劣的環境奮戰不懈,後來還當到省級政府教育局長,這也足可告慰乖隔半世紀的老父了。而最令老人家欣慰的其實還不是亂世間的父子重逢大喜劇,而是昔年逃離大陸時,他們夫妻沒能帶著自己的兒子同來,卻帶了十四個回不了家的學生來到台灣。他視這些學生如同己出,認真栽培,總算個個有成,兩岸一開放,他立刻迫不及待這些孩子返鄉探視親人,他說,當時的感覺是總算真正鬆了一口氣,對十四個孩子的家長有了交代。而這些孩子,早已個個成材成人,現在甚至比他自己的兒子女兒還常和他相聚。

        由於家中常住人口簡單,黃群英老師的書房有好幾個,一進門,小客廳便是書房,一張書桌,伴著一整墻藏書,幾張中式沙發,那是起居閒讀及接待來客之處,裡頭另有一間,更多的書,更大一點的書桌,文房四寶俱備,用以靜心讀書,寫點小幅作品之處,有一面以藏書為牆的書牆上正好晾掛著筆酣墨暢的新作,最裡頭的一間,一張大大書桌,筆架上垂掛著大大小小洗得乾乾淨淨的筆,濃濃書香墨香盈庭,那是大師揮灑豪情,潑墨壯志之所在,一路前來,這裡才真正是堂奧寶山,平常可能只有入室弟子,摯情至交,才有機會在這兒看他一展巨擘,縱橫寰宇的懾人場景吧!

        藝術雖是嚮往美,追求美,表現美,與美合而為一的事業,藝壇卻常是汲汲營營之輩充斥其間,行走四方。走一趟黃群英老師的書房,想必讓更多人明白,人生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什麼是不值得也不必去追求的?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邱傑  圖/砂子

 
        去年冬,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在第一、第二美展室前掛出展場文宣,很多人這才從文宣上的王獻亞先生八十山水畫展發現了王老師的年齡。在這之前,大家看到的是他筆下乾坤大地,浩瀚江山,以及畫室中揮筆時硬朗昂揚的英姿。

        畫畫豈只令人忘憂,畫畫更可令人忘記了年齡。那一場畫展中,王獻亞的為人處事,人格風範,展露無遺。
 


        畫展前,王老師和師母徐正華女士雙雙到我的辦公室,王老師客氣的說,只是過來看看我,師母則直爽的指出:她希望我能夠和媒體的朋友們聊聊,把這個展覽訊息披露給更多人知道,:「王老師的畫真好,不曉得來看實在可惜!」談吐中不掩一股英氣和率真。
 


        「也不敢說有多好啦,只是玩玩,畫畫,就這樣的……」身為一位年屆八旬的知名畫家,王老師始終虛懷若谷,客氣得有如一位赤子。

        結果,畫展開始了,媒體朋友們果真大多都「不曉得來」,忙碌的政治人物也不曉得來,倒是來了遠道稀客:美國休士頓大學的校長和他的夫人,以及多位學校人士、家眷。

 
       
休士頓大學校長浩浩盪盪率團來看王老師畫展或許不是什麼太大的新聞,校長在酒會中的一番致詞卻真是令人動容。他說,兩年前,休士頓大學有幸邀得王老師前往舉行個展,他個人不但在白天去看畫,晚上夜深人靜時,畫廊裡空無一人,他還是興緻勃勃在裡頭流連觀賞,他從滿室雲海群山、老松飛瀑之中,感受到中國人尋求的物我合一境界,也感覺到雲奔泉湧,山風逼人,松濤嘩然、瀑出群峰的臨場震撼,他覺得那個時刻,自己儼然已經變成了全世界的君王。

 
       
校長娓娓道出他和這位台灣畫家的結緣經過,以及崇拜的原因。那年王老師攜作品到休士頓大學展出三個月,校長充份利用每一個難得的機會請益,並且在學校即時開設水墨繪畫班請王老師執教,當王老師個展展畢時,他立刻在學校接檔舉辦了一場王獻亞師生作品聯展。他個人深深敬佩王獻亞先生的藝術造詣,所以專程來台灣參觀王老師八十山水水墨畫展,也要鄭重的宣佈,休士頓大學將聘請王老師為永久名譽教授。這段致詞,新聞價值可就高了,王老師不但事先不曾張揚,事後也沒有向記者們轉述,似乎,畫畫才是他的專長,公關絕對不是;畫畫才是他所最愛,其他,不是要緊的事。

 
       
王獻亞是河南偃師縣人,抗戰時考入位於四川灌縣的空軍幼校,畢業後升入空軍官校。當時空軍官校設在杭州筧橋,他除了努力學著當一位殺敵報國的飛將軍,也深深被杭州的湖光山色所吸引,課餘之暇,足跡踏遍西湖勝景,也利用每個假日前往杭州美院研習,打下了渾厚的素描基礎。此後軍旅生涯半生,竟也憑藉一枝彩筆,寄情丹青墨藝半生。直到官拜上校副參謀長才退離軍職,專心作畫。

 
       
「人人都是我的老師,大自然更是我的老師!」這是王獻亞的謙詞也是真心話,開著戰鬥機凌雲直穿九霄時,他可以比別的畫家有幸觀察到更多天光雲影的神奇巨變,即使悠閒旅遊,搭著豪華客機,他依然不忘臨窗細細欣賞萬里穹蒼的魔幻瑰彩,回到畫室,將烙印心版的巨構重現於畫紙上,要問他何以畫中雲霞蒸騰翻湧,連不懂中國水墨的老外都覺得逼人、震撼,其實看他的專注和感情,問題也就有了答案。

 
       
長年居住於桃園市一條並不寬敞的街道,過著作畫、讀書、旅行、靜思的澹泊時光,八旬初度,豪情不減。有人說,年齡永遠不能威脅赤子, 老去的只是鏡中的我,對於王獻亞老師而言,老字或許只能用以形容他的筆下的練達和老辣吧。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