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
目前從事專業雕刻田園藝術之路的陳柏融大師,回憶當時轉型時的心路歷程,陳柏融表示憑自己對雕刻藝術的熱愛加上與生俱來的藝術天份,即便近年雕刻手工藝曾末落一時,但仍絲毫不改變他對雕刻藝術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的期許,對一般人來說,雕刻或雕刻品只不過是一項工作或是一件藝術品,但對陳柏融來說,雕刻創作卻是他生活的一部份,也是他精神寄託所在,過去農業時代的台灣,生活並不富裕,許多人因為家庭因素而踏上學徒之路,但如果對自己的行業不認同或不感興趣,就很難繼續維持,有所專精。早期的大溪拜河運之賜,萬商雲集,而木材製品,神桌、太師椅因作工精巧,雕刻美觀更是譽滿中外,鎮內當時就此行業人數,就約有數百人之多,木器繁華景象可謂盛極一時,不過近年來由於不景氣,加上進口木器充斥市場,對於引以為傲的大溪木器也者來說,打擊不少,老前輩們苦心守候,而年輕人紛紛轉行,盛況不再,令人擔憂。陳柏融師傅回憶當時自己也很憂心,但手藝從未不景氣而中斷過,隨著時代潮流與自我的要求,總覺得可以再突破、再超越,既然對雕刻工作難以割捨,便激起了轉行的念頭,進而從事田園雕刻藝術創作之路,八十四年成立大易工作室,幾年內心無旁貸,潛心創作,使得自己有更寬廣的視野,同時在朋友的愛護及熱愛藝術前輩鼓勵下,邁向創作藝術比賽園地,一直以來在國內大賽中屢創佳績,作品逐漸展現大師風範。
工藝家:陳柏融
學經歷:
出生於大溪老街,17歲始開始拜大溪匠師林清達老師父學習傳統木器、木雕的粗胚與畫圖的技術。3年4個月出師後他又跟著老師做了一年工,隨後就自立門戶,從事神桌、佛像木雕行業18年。最後有鑑於傳統宗教神桌、佛像木雕的侷限現,因此在1997年成立「大易木雕工作室」逐漸轉型追求現代木雕的創作藝術。
1.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入選台中市第四屆大墩美展入選
2.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入選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傳統木雕類佳作
3.第二十屆桃源美展雕塑類入選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入選
4.桃園模範勞工財團法人大溪鎮大嵙崁文教基金會邀請展
5.台灣木雕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6.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總統府藝廊展
7.台灣木雕協會於圓山大飯店會員聯展台灣木雕協會於苗栗木雕博物館會員聯展
8.台灣創價協會木雕邀請展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羅東林管處
9.台灣藝術創作營邀請苗栗木雕博物館
「台灣當代木雕名家聯展」林務局花蓮林管處林田山木雕藝術創作比賽入選
10.中正機場第一二期「文化藝廊」、「藝文展示櫥櫃」藝文展出
11.2006全國木雕藝術創作比賽木雕類入選
12.65年從事傳統神桌藝術
13.84年從是田園藝術木雕
14.86年成立大易工作室
工作室地址: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33號
電話:03-3878668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色:吳世興先生心繫台灣特有竹藝文化,積極參與竹編研習及推展,近年來更致力於琉璃藝術之創作與推廣活動,對藝術之熱愛可見一斑。其工作坊規劃完善,鄰近環境清幽,且地近高鐵桃園站,交通甚為便利。
期許: 1. 比鄰國際航站,應有宣揚台灣工藝特色之義務與責任. 2. 帶動桃園高鐵附近社區工藝文化 3. 輔導弱勢青年學習工藝專長,解決社會問題 4. 設計與創造竹藝與琉璃藝術特色 5. 工藝與生活結合
工藝家:吳世興
學歷:
1.澳洲國立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設計研究碩士
2.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竹工科進階暨師資培訓班結業
經歷:
1.國立中央大學學生生活輔導組輔導老師
2.元智大學總務處事務組主任
3.台北市開平高中美術老師
4.桃園縣啟英高中廣設科廣設、美術老師
5.2000年桃園縣復興鄉羅浮國小聘任「教育優先計畫藤編教學」講師
6.2002年桃園縣復興鄉公所聘任「竹家具」訓練班講師
7.2005年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竹工科「竹材與複合材料結合技藝研習班」
8.2003年新竹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推廣教育教學及示範」講師
9.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國際脫臘玻璃技法研習」
10.2006年桃園縣中壢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吳世興竹藝展」
11.2006年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國際琉璃作家聯合展」
12.2007年新竹市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許金琅師生琉璃珠作品展」
現任
1.桃園縣大興高中藝術欣賞、美術老師
2.中日友好書法聯盟秘書長 / 桃園書法學會會員
3.新竹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會員
工作室地址:桃園縣大園鄉桃園高鐵特區大智路109號
電話:03-4912502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色:
林烱璜先生因參觀竹塹玻璃藝術展而對玻璃藝術產生興趣,所以從一名玻璃儀器廠學徒,轉而鑽研玻璃藝術創作,將一般的玻璃管、燒杯、燒瓶改而型塑為腳踏車、涼亭、吊橋等各式晶瑩剔透的藝術品,賦予玻璃新生命。
期許:
敝人有感玻璃工藝式微,尤其是從事空心玻璃技術者更為稀少,將成立教學工作室來推廣,讓更多的人認識玻璃藝術。
工藝家:林烱璜
經歷:
1998 竹塹玻璃協會會員展
1999 竹塹建城170特展鹿港社區總體營造展國際玻璃藝術節現場示範老師嘉義市立文化中心精緻工藝展金玻獎單一媒材第三名
2000 龍年生肖展
2001 焠鍊e精靈總統府藝廊特展蛇燦蓮花蛇年生肖展蛇-辛己年玻璃生肖展 2002 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會員展
2003 風城美展羊年生肖展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會會員展金玻獎單一媒材第二名 2004 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展玻動新竹風玻璃創作展
2005 玻動新竹風玻璃創作展
2006 狗丙戌年玻璃生肖展金玻獎入選
2007 豬丁亥年玻璃生肖展田園民俗茶藝館個展
工作室地址:桃園市永安路1145巷7號
電話:03-3412567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色:
擁有一雙織錦巧手的繡畫工作者—范鳳琴小姐學習鑽研刺繡多年,專心投入,樂在其中。從早年師事楊秀治老師學習刺繡,自輕扣基本車繡的門扉,進而深入梅花繡、戳戳繡等特殊技法的鑽研運用,迄今其繡畫作品斐然多樣,技藝已見特色。鳳琴小姐的繡畫作品係以工筆的架構結合膠彩畫疊色的效果,繪畫與刺繡融合一體。以繡花車的車針作畫筆,繽紛多彩的各色繡線作顏料,以布作畫,層層疊疊,繁複的針法呈現出一件件變化豐富的細緻繡品。每件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往往得耗費數月,細心與耐心的完美結合,件件作品堪稱都是心血結晶。
期許:
1. 台灣傳統工藝為迎合當前休閒潮流勢必逐漸步上轉型之途。除發揚傳統藝術
文化外,另朝文化休閒、教育傳承、文化推廣產業等方向發展。此次台灣工藝
之家的甄選設置計劃,讓眾多工藝創作者既能透過各地工藝之家的交流與互
動,聯繫彼此情感,切磋技藝,擴增新視野;亦可使一般民眾深刻了解工藝創
作者的創作過程,拉近彼此互動的距離,由了解工藝、重視工藝,進而形塑藝
術生活化的氛圍,使得傳統工藝之美得以長存成為文化資產。
2. 工藝創作者的工作環境若能與觀光旅遊活動結合一起,必能帶動參觀人潮,
為工藝產業提振商機。經由廣大民眾的共同參與,人才發掘與工藝教育必將迅
速擴展,無庸置疑。本土工藝之家的設置計劃,不但能夠創造更多工藝創作者
的展示空間,有益推廣工藝創作,讓民眾更容易親近傳統工藝。同時結合地方
觀光旅遊活動的作法更凸顯傳統工藝轉型為文化休閒產業的創意,有朝一日,
地方文化將更形豐富,藝文氣息也將更加濃厚。此次能有機會參加台灣工藝之
家的甄選,希望能把楊秀治老師(台中豐原人)於1972年首創的「梅花繡」
這項刺繡工藝傳承下去,為台灣刺繡工藝的傳承盡點心意。
3. 本工作室位於蘆竹鄉中福環保公園前,停車方便,還請大家踴躍前來觀賞指
教。
工藝家:范鳳琴
學經歷:
1979年 高職畢業 隨李源海、范乾海老師習水墨畫
1982年 隨梁丹美、郭雪峰、邱定夫老師習水墨畫
1987年 台北市政府勝社會局安康電繡-初、中級班結訓
1988年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手工業技藝訓練班結訓-皮雕、印染、中國結
1989年 隨梅花繡原創始人楊秀治老師習繡畫
1993年 隨徐仁崇老師習工筆花鳥
1995年 隨李錦財、溫長順老師習膠彩畫
1996年 中華民國技術士電繡丙級合格
2003年 隨吳烈偉老師的水墨山水
2004年 台灣工藝文化學院結業-4/15~9/24
工作室地址:桃園縣蘆竹鄉大竹路449巷5弄4號
電話:03-3233742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色:
鄭炳和先生從事資源回收業已將近五年,95年12月為配合桃園縣政府環保局做回收場形象改造工作,常流連於廢鐵堆中,一日突發奇想的想像:當這些具有不同大小形狀各式各樣的鐵材,若將它組合起來會變成什麼呢?於是腦海中浮現的是孩子小時候觀賞卡通影片中的景象,並且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將這些廢棄的鐵材一一焊接、組裝、彩繪,成功的打造了第一具機器人「鐵雕」作品。當初為了響應與配合桃園縣政府環保局做資源回收場形象改造的計畫,因而有了鐵雕創作的構想,原來只是一時興趣,希望廢棄物可以再利用,且用來美化環境進而達到形象改造的效果。從初始制式的表情作品,到後期製作的新作品,其各有不同代表的意義,也是作者從事資源回收以來面對各式各樣的人群及自己本身的經歷,利用工作之餘創作鐵雕來釋放工作上的壓力且抒發情感,更是現今社會人生活百態的寫照,希望能帶給觀賞者不同的感受,亦為廢棄鐵材尋找第二生命。
工藝家:鄭炳和
經歷:
1.2007年2月10日至3月10日/第一次舉辦個人創意鐵雕展,暨命名活動/楊梅火車站廣場 2007年3月26日一天/平鎮寓教館,展出6具新作品
2.2007年5月3日至5月28日/「創意鐵雕展」於新竹鐵道藝術村,展出環保鐵雕機器人作品約22件
3.2007年9月24日/三立電視台草地狀元節目專訪於「桃園.古錐又趣味ㄟ創意機器人單元」
4.2007年10月3日11月11日/機器人展於苗栗縣文化局文心藝廊陳列館 B1(國際文化觀光局文心藝廊)
5.2007年10月/機器人展於桃園縣楊梅鎮瑞坪國中
6.2007年11月/作品「呆呆機器人」,獲選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第 25屆桃源美展」雕塑類佳作
工作室地址:桃園縣楊梅鎮環南路181號
電話:0910-172119 / 03-4854526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桃 源 創 作 獎
|
|
蘇育賢
²作品名稱:
《您說了一件事,然後說了別的》
作品尺寸:240 CM × 280 CM
使用媒材:畫布、霓虹燈
²創作理念:
我沒有創作理念。是什麼東西足以讓我們凝視?為何急需語言加以捕捉?在叛逃意義化的過程當中再一次意義化,藝術品的語言廢墟依然無法被掌握。或許我們需要新的美學系統,背對藝術品直接毀滅語言,但,我們依然無法掌握藝術品的語言廢墟。何須掌握?面對藝術品的我們,爽朗地結巴吧!
|
|
林揚翎
²作品名稱:
《具有約克夏靈魂的奶油狗》
作品尺寸:
250 CM×100 CM×230 CM
使用媒材:複合媒材
²創作理念:
叉子插住舌頭舔著奶油塗在蛋糕放在草地上趴著條狗有白色的軟毛被舌頭理著舌頭被叉子操縱的是你的奶油蛋糕縱切面露出裡面的餡料肉的切片可以看見油花血肉的分布。
|
|
羅仕東
²作品名稱:《手抄-書寫差異》
作品尺寸:78 CM × 150 CM
使用媒材:
描圖紙、粉彩、色鉛筆
²創作理念:
畢昇的陶泥活字版、古騰堡的鉛鋅合金活字排版,對於東西方知識的傳播皆產生極大的影響;知識的傳播變的廉價而普及,媒介擴延傳播的效力與場域,相對於此,此作更接近聖經手抄的書寫留痕,是回應媒體的一種方式。
|
|
楊振華
²作品名稱:
《吞吐之天地人傳奇》
作品尺寸:5分鐘
使用媒材:動畫
²創作理念: 吞和吐是生命中一種持續且必須的
節拍,在看似規律的行進間,上演
著奇異不尋常的傳奇,在形如複製
的物種裡,突變的生物無論外貌或
內在,往往令人不安又驚訝。內容
包含:「吞」、「吐」、「畸」、
「黑影水」、「雨芽」。
|
|
優 選
|
|
林晉弘
²作品名稱:
《以生活為基礎的服裝加工》
作品尺寸:350 CM × 100 CM
使用媒材:複合媒材
²創作理念:
人工物在不斷的使用後,將隨著時間漸漸產生自然的美感,現代時尚的快速變遷卻讓這樣的過程失去發生的機會,物資的快速流動使得寄託於物上的情感、回憶,欠缺醞釀的時間而無法深刻。本創作試著採取與當前時尚逆向的方式,反思現代的人與物關係
|
|
賴珮瑜
²作品名稱:《●city-Taipei》
作品尺寸:
116 CM × 87 CM × 15 CM
使用媒材:數位攝影、影像處
理、輸出、燈箱
²創作理念:
文明膨脹的脫序使●不斷延異著,在平面空間裡,我們彷彿瞬間看到城市的壓縮,符號在瞬時的語意被城市的速度感所炫惑,而身體感卻在無人的多重方向裡錯置、遊走、超越單一空間懸浮,城市以一種自身的姿態再次現身。
|
|
吳政璋
²作品名稱:
《互動創作影像系列》
作品尺寸:270 CM × 76 CM
使用媒材:攝影
²創作理念:
由創作者與被攝者共同完成,利用「攝影」可累積「時間」及「光
量」之特性,由被攝者在日常生活
環境中,以手電筒光繪出個人所要
表現之文字,藉由創作的過程讓被
攝者 表達出對生活的態度或期望,
被攝者「主動」而非「被動」接受
報導與定義。
|
|
黃柏皓
²作品名稱:《悟》
作品尺寸:270 CM × 155 CM
使用媒材:水墨、宣紙
²創作理念:
我藉由對生活當中可見物象的主觀取捨,整理出抽象的意念,在不斷取捨與純化筆墨的過程中,建立屬於自我且更加有代表意義的筆墨形式,既是對物象寫實性的「再現」;又是對自我審美意識中寫意的「表現」-既「師造化」又「師古人」。而「再現」與「表現」之間、「描摹」與「概括」之間、「寫實」與「抽象」之間-很多意象都游移在「客體」與「主體」之間。
|
|
李欣芫
²作品名稱:
《於是,她剩下一張張的影子》
作品尺寸:200 CM × 350 CM
使用媒材:鐵片
²創作理念:
藉著兒時照片喚起童年回憶而產生的懷念與幸福情感,到開始懷疑、討厭不停追著記憶跑的自己,我開始了對記憶的排斥與戰鬥,此時的心境是掙扎與矛盾的。於是我把使用過的廢鐵一個個雕成小時候在照片中的自己,金屬的剛強堅硬就像是記憶中不可抹滅的部分。
|
|
戴伶智
²作品名稱:《浮飾》
作品尺寸:250 CM × 230 CM
使用媒材:木板、畫布、壓克力
顏料
²創作理念:
兩腳站在地上,並確信只有世界才是真實和唯一的人,只能是枯燥的人,他永遠地遠離生活的種種泉源,所以用「虛浮」的概念來承載夢的顏色。單純的色相,浮動於世界的面(牆)上,雖然不真實,卻是壓抑的出口....。
|
|
江枚芳
²作品名稱:《途中》
作品尺寸: 250 CM × 200 CM × 35 CM
使用媒材:黃銅線、漆包線、鋁
線、鋁版、紙
²創作理念:
以金屬線條進行即興的速寫,為紀念在異地生活的種種。人在這一大片的地圖中,觀看的角度各異,開拓出多條通往遠方的路徑。由於翻轉了一般的視線,人的立足點被消磨,瞬間成為圖畫的一份子。
|
|
陳宛伶
²作品名稱:
《這裡的風景很迷人》
作品尺寸:300 CM × 10 CM
使用媒材:相紙輸出
²創作理念:
利用人對空間的記憶,定點取景,透過時間的堆疊,運用影像中的符號拉扯出一個延展的空間,於是原本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點上已消失的人、物卻同時存在,擬造出了時間上的共時性,同時在觀者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歷時性的可能。
|
|
黃海欣
²作品名稱:《B747-400-4》
作品尺寸:
90 CM × 90 CM × 15 CM 使用媒材:平面輸出、壓克力燈
箱
²創作理念:
潛藏的恐怖致命的飛安危機,被化約為完美無菌的機械式圖說,無瑕的表面隱隱透露著一種恐怖的幽默。
|
|
陳威圖
²作品名稱:《飛行十四號》
作品尺寸:240 CM × 240 CM
使用媒材:壓克力顏料
²創作理念:
「飛行」指的是人體內在的經驗運動,來自於知覺生活週遭的萬事萬物,在過程中,一切的事物變得陌生,腦中對物體既有的概念不再佔有我的腦袋,花不是花、石子不是石子,所呈現於眼前的是不同以往、不曾發現的感受。
|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墨
|
N01
|
N02
|
N03
|
|
徐凡軒
作品:七.二河殤
尺寸(CM):110x80
|
黃琦珊
作品:曾幾何 尺寸(CM):130x130
|

陳麗安
|
書法
|
N01
|
N02
|
N03
|
|
黃伯思
作品:
陶淵明歸園田居詩
尺寸(CM):176x95
|
張富南
作品:
詠曾國藩龍門聯句
尺寸(CM):180x90
|

辜炯郁
作品:
張旭─山中留客詩
尺寸(CM):230x108
|
雕塑
|
N01
|
N02
|
N03
|
|
從
缺
|
劉奮飛
作品:
繽紛~人.聲
尺寸(CM):100x16x162
|
詹鴻君
作品:蛻變系列─慾
尺寸(CM):39x39x80
|
工藝設計
|
N01
|
N02
|
N03
|
|
從
缺
|
徐水源
作品:古色古香
作品:40x 20x12
|
尤尉州
作品:起家
作品(CM):80x35
|
油畫
|
N01
|
N02
|
N03
|
|
陳朝永
作品:窗外
作品(CM):80x116
|
盧佩纓
作品:純真年代三
作品(CM):116.5x91
|

陳思豪
作品:表象
作品(CM):40F
|
膠彩
|
N01
|
N02
|
N03
|
|
呂文成
作品:幻彩人生 作品(CM):116x91
|
王永進
作品:歸途 作品(CM):116.5x91
|
廖秋鳳
作品:靜謐
作品(CM):116.5x51
|
水彩
|
N01
|
N02
|
N03
|
|
羅展鵬
作品:儀式
|

陳俊華
作品:荒城之島
作品(CM):110x79
|

傅清亮
作品:夏蔭
作(CM):108x77
|
攝影
|
N01
|
N02
|
N03
|
|
鄭皓仁
作品:養鵝采風
作品(CM):51x33
|
陳永鑑
作品:躍
作品(CM):41x51
|

楊雅婷
作品:時空之旅
作品(CM):25.5x17
|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桃 源 創 作 獎
|
|
吳雪綿
²作品名稱:《時間.終》
使用尺寸(CM):80×50×150
使用媒材:多頻道錄影
²創作理念:
標的式的指針,計算式的刻度、制約,也讓我們習慣了時間的規律流逝,當指針脫離了軌道,我們是否不再受時間的制約了?
|
|
林家棟
²作品名稱:《可塑性》
使用尺寸(CM):57×43
使用媒材:攝影、數位輸出
²創作理念:
隨著環境的改變,同一張臉上的表
情也跟著扭曲或變形,被塑造成不
同的樣貌,表現出對環境的適應性
與高度的可塑性。
|
|
許唐瑋
²作品名稱:《陌生星球集合》
使用尺寸(CM):150×350×6
使用媒材:紙、墨 三連幅
²創作理念:
我藉由敘述出各種不同物體,與不同造形的陳列,用一種預設的邏輯運作,呈現離異於世界之外的新空間。
|
|
鄭詩雋
²作品名稱:
《它拍它來給它播來拍它》
使用媒材:錄像裝置
²創作理念: 人類造就了這個世界?雕塑著它
的狀態?掌控了它的未來?
個體終究得被這個世界的機制作用著,續發後果性經驗無情的剝奪你所有的存在性本能。只要你需要思考,你也就同時需要被作用。墮落的公式、恆常的假象、空無的人生、嘔吐的現實,體無完膚的我陣陣莫名的歡喜。直教人從何原諒?我只能假裝遺忘。自殺尚有復活的危險,可悲又神氣的人生,太多又太多的密碼……
|
|
優 選
|
|
王維如
²作品名稱:《道》
使用尺寸(CM):250×200×10
使用媒材:木紙、木屑
²創作理念:
是什麼穿透書冊而烙印,又是些什
麼在悄然流洩。以書法的形式,將
古籍裡的片段文字,用柱香燒灼、
飛散。暗喻教育的得失與本質問
題。
|
|
李金松
²作品名稱:
《鐵器時代之結繩三式》
使用尺寸(CM):125×130×158
使用媒材:鐵、木、石、繩
²創作理念:
取廣泛幾何元素,經熔焊定型,求
得整體內在秩序、外在和諧的統
合。牽引觀看者另類揣摩空間,來
輝映古人「結繩精神」。
|
|
徐凡軒
²作品名稱:《千堆雪》
使用尺寸(CM):140×90
使用媒材:水墨
²創作理念:
欲以最極限之元素,表現最大之深
度,並探討水墨創作之可能性。
|
|
張希如
²作品名稱:《Infinite》
使用媒材:多媒體3D動畫
²創作理念:
一群小魚,一隻飛鳥,天地有多大?魚兒會想飛到天空嗎?飛鳥也許想潛到水下?想像著魚與鳥、天與地的關係,來詮釋自由。天空之廣大,海之深遠,雖然在同一個世界,卻處不同空間,去除掉水、雲,這裡是無限的想像。當我們跨越了那條線,正反、對錯、好壞就不在重要。
以近乎無色彩的方式將空間融合為一體,在作品中可愛的魚兒逗趣的悠遊著彷彿無拘無束,靜下心來天地是無限寬廣,更顯得大自然的可貴。
用魚、鳥來說故事,當拿掉地平線,魚兒游著、鳥而飛著,哪裡是天?哪裡是地?利用3D多媒體動畫,呈現柔和的水中世界,奇異的質感,詭異的氣氛,轉動畫面後,上下、正反已不在重要,無限的生存空間蔓延著。
|
|
駱崇賢
²作品名稱:《天鵝悠游》
使用尺寸(CM):100×75
使用媒材:黑白攝影
²創作理念:
孩提時期喜歡以手勢變化天鵝形狀,燈光照射之下,影子栩栩如生,由此激發出一幅深邃雋永的幻境,以手和大自然結合。
|
|
潘文凱
²作品名稱:《他處》
使用尺寸(CM):200×350×350
使用媒材:錄像
²創作理念:
坐上椅子是費力的、飲食也變得不容易。企圖形塑一個不尋常的異質空間,思考一個重量體的墜落,觀看一個落體的發生。是牆面。是地面。行為或視點在慣性中反覆再現,嘗試以抗重力或者是反重態的動作實驗,在不尋常的場所裡發生著種種異常的行為模式,藉以凸顯重量體的掉落,「落」不再是只有向下,墜落時碰觸地的聲響也不再是由下方傳上來。以人體慣行動作呈現弔詭的真實。倚靠著身子,液體從面頰灑過時轉述著另一種休憩的方式。地平線依舊存在,只是事件的發生點轉移到了牆上壁面。
|
|
陳奕彰
²作品名稱:《Just Kidding》
使用尺寸(CM):依空間而定
使用媒材:氣球
²創作理念:
氣球的吹氣孔一定只有一個嗎?利用複製的概念蔓延之人體肌膚表層,進一步藉由觀者進入作品中去感受其中之趣味性。
|
|
菜潔莘
²作品名稱:
《你找到我了嗎?》
使用尺寸(CM):175×55×50
使用媒材:紙漿
²創作理念:
卸除展覽嚴肅的形式,有別於以往,以觀眾採主動的角色參與,像是在玩一場遊戲,藉此拉進觀眾和作品之間的距離,也讓互動充滿著驚喜。
|
|
王忠德
²作品名稱:《阿財》
使用尺寸(CM):84×118
使用媒材:三維數位繪圖
²創作理念:
將要觸碰地面前的一霎那,
空中顯現如眼球一般的太陽,
地上噴出蜿延的彩色莖,
時間彷彿停止,
生命,
是如此的絢爛。
|
|
蔡耀丞
²作品名稱:
《向每一位藝術創作者致敬》
使用尺寸(CM):163×56×110
使用媒材:鐵、木材
²創作理念:
以在鋼板彎曲再焊接成型,中間做出菊花正在出力要夾斷糞便的力量,全身力道貫穿於此。這是我獻給每一位藝術創作者的力與美。
|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色:
王碧珠、王碧珍兩姐妹為泰雅族人,兩人巧手織出許多富原住民圖騰的衣物、包包,別具特色。
期 許:
1.能夠有效推展現代泰雅族編織技藝;並能發揮現代泰雅族編織藝術精粹,提供
社會大眾欣賞與學習的環境。
2.增進本鄉現代泰雅族編織藝術產業市場;促進地方觀光之發展。
3.鼓勵現代泰雅族編織藝人創作的延續動機;肯定發揮現代泰雅族編織藝術之工
作成效。
4. 增加現代泰雅族編織工作者之收入;傳承與創新現代泰雅族編織藝術。
5.給予現代泰雅族編織藝人進修與成長之機會,並能精進其技藝,發揮其藝術效
能。
工藝家:王碧珠、王碧珍
學 歷:
桃園縣立大溪國民中學附設國民中學補習學校 91年度北區原住民社會團體負責人研習及座談會結業
經 歷:
1. 獲頒92年度宏揚泰雅傳統技藝文化傳承表揚狀
2. 89~92學年度擔任桃園縣義盛國民小學傳統織布課程講師(王碧珠、王碧珍) 3. 王碧珍獲頒93年鄉公所辦理「原住民地區文化產業促進就業計畫」擔任織布
班指導老師感謝狀
4. 王碧珠獲頒95年度桃園縣高坡國小原住民教育計畫織布教學講師聘書
5. 王碧珍獲頒96年度台灣創價學會辦理「創價心活力。和平新希望-2007年社
區友好文化節」感謝狀
工作室地址:桃園縣復興鄉澤仁村中正路50號
電話:03-3822986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