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大鵬


    「
王漢金/胡新妹藝術館一月十九日立,開幕首展,一如主人翁對書法藝術的堅持,讓人跌破眼鏡!400多件展品,既非主人翁拿手的書法藝術作品也不是他的文學創作。不過,琳瑯滿目的獎章、獎杯、獎牌、聘書和感謝狀,署名單位遍及台海兩岸的政府機關與學術單位,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王漢金於民國19年生,山東青島市人,
筆名王碧川。16歲那一年,因國共內戰,國民黨慘敗,他是部隊撤退時沿路捉兵陰錯陽差成為部隊的一員,其後更因在故鄉青島市讀過私塾,老師王書善又是秀才之後,從小就練就一手好書,識字又會書寫,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上士。

 


    王漢金回憶說,民國37年他隨部隊到台灣,曾在基隆待了一個月,那時候專門負責
從青島、上海船運來台的黃金壓運。一小箱一小箱的金磚,看似無奇但重到兩個阿兵哥合力都難以輕易搬動。黃金壓運工作告一段落,他又隨部隊到香港,經海南島轉廣東再度上戰場,沒多久海南島淪陷,再度隨部隊撤退來台。

 


    不過,一直到65歲以少校退伍,忙碌的軍旅生涯並無損於他對書法藝術和文學創作的熱情,文藝創作
喜臨門參加民國75年度青溪文藝金環獎獲得小說類銅環獎,民國88年出版的小說曲終人未散也贏得不錯口碑。

 


    王漢金說,寫小說,他是無師自通,多數創作僅在抒發個人的生活經驗,書法藝術創作才是他的最愛,民國65年從陸總部退休後更是天天與文房四寶為伍,三十多年從未間斷。

 


    其中,因就讀私塾時,塾師王書善曾引導他
寫毛筆字要自由發揮,雖曾想要好好臨摩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的碑帖,但終究敵不過自由發揮的魅力,因此,自從他退後潛心書法創作,幾乎隔兩、三年,就會推出自創一格的作品,每一作品也把書法藝術之美揮灑得淋漓盡致。

 


    他以
龍鳳平衡體為例,這個字體係專為書寫一萬個字而自創,每一個字
都不相同,還要表現得四平八穩。曾經大病一場的王漢金說,人活著,一定要耳聰目明、四肢健全才算健康,老人家更要如此才稱得上長壽、老康健王漢金進一步指出,成立藝術館的目的,一來是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在有生之年,讓書法藝術得以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去,另一方面則是想和文藝、書藝同好分享

創作心得。

 


    藝術館以
王漢金/胡新妹為銜名,開幕首展展出獎章、感謝狀等物件和他的作
品集,則是要表達對老伴~胡新妹一路走來,毫無怨言,多方包容的感謝。

 


    耗盡畢生精力的書藝創作何時才能展出?王漢金說,創作數量可觀,加上他的年
紀大了,體力也沒有年輕小伙子般好,他會盡快將舊作分類,分批展出以饗同好。

 

 

 


王漢金/胡新妹藝術館
位於桃園市育樂街26號,預約參觀的電話是03-3396609。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六屆全國兒童聯想創作畫比賽活動實施計畫簡章

宗旨:為鼓勵培養兒童想像思考創作及繪畫能力,並藉本項活動推展兒童美術教育,
         特辦理本項活動。
壹、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二、主辦單位:台中縣政府
三、承辦單位:台中縣文化局
四、執行單位: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財團法人台中縣文化建設基金會
五、協辦單位:全國各縣市政府
六、贊助單位:永豐餘造紙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櫻花股份有限公司、三信商業銀行、
      聯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維力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七、文化贊助:廣達文教基金會\媒體贊助:GOLD FM 92.9城市廣播

貳、活動辦法:
一、全國各國小學童皆可參加
二、組別:
分初賽、複賽進行
(一)初賽:由各校或有興趣參加之學童自行完成作品後,於 10月 31日前逕送或郵寄本中心
              彙整,由主辦單位遴選優秀作品一至六年級每年級各一百名參加複賽。
(二)複賽:由主辦單位通知初賽入選者,於97年12月14日(星期日)上午9時30分
              假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舉行。
(三)獎勵:
1.以年級別分為六組,每組各取第一名三位、第二名五位、第三名六位發給獎狀、獎品,
      優選十名發給獎狀、獎品,凡入選並參加複賽的小朋友,
      每人均致贈獎狀、中心出版之兒童聯想創作畫記事本乙冊。
2. 一至三名得獎學童之指導老師以台中縣長名義頒贈獎狀乙紙。
3.參加獎:參加複賽學童均可參加摸彩,摸彩時間訂於決賽當天

參、頒獎:97年12月14日(星期日)下午3時
肆、展覽:得獎作品擇期於本中心大廳公開展覽,及至各機關、團體、學校巡迴展出。
伍、作品均不退還,得獎作品著作權轉讓主辦單位,參賽者作品概不退件,主辦單位有權刊登,

      發表展覽、複製或製成各種文宣事務用品(畫冊、光碟、 網路、軟體…)發行,得獎人不得異議。
陸、中部五縣市及全國偏遠國小比賽用紙,由辦理單位送(寄)達各校,
      餘請逕以A4或B4紙張原始圖形下載列印使用。請學校將參賽作品依年級分類於
      97 年10 月31日前(郵戳為憑)送或寄台中縣立文化中心(420豐原市圓環東路782號)推廣組
      兒童聯想畫收件處(背後請註明學生姓名、學校、年級、聯絡電話及住址)

 

 簡章及圖畫紙下載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陳冠朴

        從事車繡(梅花繡)繡畫創作17年餘的范鳳琴,以一雙巧手和對山水國畫的熱愛,用繡學號的工業用針車,巧妙的出一件又一件讓人嘆為觀止,也是獨一無二的車工刺繡作品;她有感而發的說:在車繡繡畫的天地裡,讓她找到可以感動人心的 藝術,這輩子沒有白來!

       
范鳳琴幼時就愛上山水國畫的意境和美感,學過國畫;18年前隨丈夫搬到桃園縣蘆竹鄉,買了台工業用針車,幫學生繡學號以貼補家用。機緣巧合,有一天,她到台北辦事,順道參觀楊秀治的繡畫展,這才發現工業用針車不只是繡學號,竟能將山水畫的意境呈現在棉布上,那種震撼與感動,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范鳳琴說,在昔日繡學號的日子裡,雖很多人說她繡得字畫很漂亮,但她從沒有想到車繡也可以精巧、細膩的表現出來,震撼之餘,當即主動向楊秀治請益,進而向她學繡畫,學會了車繡技巧後,為了更上一層,隨後又找國畫老師學畫花、鳥、人物技法和構圖。其後將所學,兩相結合,終於有了讓她滿意的繡畫作品。

       
10年前,在家人和朋友鼓勵下,提起勇氣,拿出繡畫參加第51屆全省美展,作夢也沒想到,初試啼聲就獲得入選之肯定。得獎的激勵,讓她的創作靈感源源不絕,其後參加傳統工藝獎、大墩美展、桃源美展等獎項比賽,得獎的好消息,接二連三,作品也被台灣傳統工藝編織館收為館藏,作品廣獲各界肯定,讓她對刺繡藝術與創作更有信心。

       
范鳳琴的繡畫作品,鮮活異常,屢屢被初識者誤以為是以顏料彩繪而成的國畫。她說,出自其手的作品,的確是以國畫繪畫技巧為基礎,還加入工筆畫的架構、膠彩畫疊色的感覺,再以繡花車的車針為畫筆,各種顏色的繡線為顏料。這種繡法又稱梅花繡。她進一步指出, 梅花繡是在1972年時,由台中豐原人楊秀治,也就是她的入門師父首創。其特色是:經由粗細互異的線做獨特的處理。這種繡法完成的作品,耐搓、耐洗、不褪色又可以長久保存,呈現的意境和傳統的手繡迥然不同。繡法定名為梅花繡係取其特色與梅花傲雪風霜,越冷越開花的特性,名實相符。

       
范鳳琴說,繡線層層疊疊,會產生豐富的變化,進而交織出細膩的繡品,不過,想要繡出疏落有致、變化豐富又細膩的繡品,過程繁複,必須投注大量心血,尤其是花瓣,要顯深淺漸層之美,每每要運用七、八種顏色,一件作品的完成,從下針那一刻開始,總得花上數個月才能完成,細心與耐心也是繡品成敗的關鍵。

       
卡多麗亞蘭等作品來說,主題以細密的小旋針完成,背景則以車繡360度開旋轉方式繡製。想飛四君子為主題之作,則以細密的小旋針去完成,背景再用膠彩畫繪製; 野薑花則是用車繡結合戳戳繡技法;至於手提包是運用車繡的基本針法。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文/陳冠朴


        鍾情玻璃工藝之美,潛居桃園市郊從事空心玻璃創作的林炯璜,匠心獨運之作,源源不絕,愛烏及屋,為推廣玻璃工藝,還成立工作室,開班授徒,同時歡迎參觀及前往戶外教學。

       
他說,玻璃出來的美,就像透明秀般,讓人一玩就上癮,尤其是玻璃原材,經過攝氐1250度以上高溫火熔後,只要膽大心細,既適合精細的雕塑,還可以挑戰個人的極限,創作空間非常有彈性,可以說是一項幻化莫測的藝術,只要是有心人,老少咸宜。

       
踏入玻璃工藝創作之路,完全是無心插柳」「應該是準備升國三那一年的暑假,有一天,隨同父親參觀他朋友的親戚許源春先生所經營的玻璃工廠,當場就被坐在椅子上,輕輕鬆鬆的吹製玻璃所吸引」「想想看,晶瑩剔透的玻璃棒,經過烈火燒熔後竟可以照著客戶的草稿,『吹』出大小、長短、高矮、胖瘦,分毫不差的冷凝管、蒸餾裝置等玻璃製品」「看起比變魔術還神奇!56年次的林炯璜回憶說。

       
他表示,那一天的參觀,對種田人家的小孩來說,坐在工作、收入豐厚、有如變把戲般的場景,讓人有如接受一場震撼教育。沒有經過多少思考,加上家人的鼓勵,他毅然決定白天到工廠學習玻璃吹製技巧,晚上再讀夜間部。因為,興趣使然,6年的學徒生涯過得特別快,也很順利的學到紮實的技法,收入也的確比營農人家還好。

        好景不常,隨著量產商品的問市,試管、燒杯等量產化學儀器的種類越來越多,手工製做的實驗用玻璃製品市場迅速萎縮,為免被市場淘汰,加上他又很喜歡玻璃工藝這個行業,於是,他一邊接受訂製特殊規格的實驗儀器,也從民國83年、84年間大膽嘗試運用晶瑩剔透的玻璃製做擺飾的藝術品。

        自助、天助;紮實的空心玻璃吹製功夫,讓他輕易的踏上玻璃藝術創作這條路,同時因為硼玻璃的特性可以讓他的想法盡情發揮,作品跟著源源不絕,沒有幾年的功夫,首次以空心玻璃製品呵護參加金玻獎即獲得第三名,三年後以月亮代表我的心參賽又得到第二名,作品得到肯定,創新手法的新作,包括空心玻璃和實心玻璃熔合之作、造型霓紅燈等,應運而生,各地邀約展出也從未間斷,他還成功研發出空心玻璃與實心玻璃融合技術,觀賞、實用得兼的茗壺組、紅酒瓶等也因造型和成型技法,匠心獨運,備受注目。

       
為進一步推廣玻璃工藝及空心玻璃之美,近兩年來,林炯璜除研發出適合DIY的半成品、應邀到各地示範教學外,還利用老家的房舍成立玻璃藝術工坊,以方便同好參觀他的作品,同時提供各年齡層民眾馬賽克、彩繪、玻璃杯等教學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陳冠朴


        原名
依將‧卡達得伴的邱克勇,擅長把成長過程和生活周遭環境的所見、所聞、所知與所思,以銅雕作品加以呈現,更難得的是,頭腦冷靜、情感豐富的他,從未自我設限,凡是島內各族群的神話傳說與故事,只要能感動人心,都是創作題材,原住民精神與文化的詮釋尤其維妙維肖。

 


        六年級生的伊將,生長在台東縣知本部落,身體流著的是卑南族的血。終日與大自然為伍,快樂的童年充滿腦海,尤其是族人的純樸、耐人尋味的故事,年輕的他悄悄立下用藝術創作加以原貌呈現的願望。為了築夢踏實,高中畢業後,他毅然放棄族人眼中的好學校,負笈他鄉,落腳高雄東方工專的美術工藝科西畫組。
退伍後,為了生活,伊將選擇進入台北市一家網路公司從事平面設計的工作,其後因公司和國內多數3C產業一樣,準備前往大陸投資,他為協助公司提升競爭力,爭取到四處觀摩的機會。

 
       
無巧不成書,他的構想得到主管的認同,同時輾轉介紹他到觀音鄉拜訪從事銅雕鑄造經驗老到的黃森義。倆人一見如故,原本已深埋心底的創作慾望也被鑄造工廠內的銅雕成品所引爆,從此與雕塑結下不解之緣。

 


        伊將說,以佛像銅雕鑄造為主業的黃森義,鑄造技術純熟,尤其擅長處理需要細膩刻畫的人物表情與動作,精細的程度,在業界可說數一數二,他就是在參觀過程被已完成的作品所感動,決定離開工作八年的老東家,潛居在桃園縣觀音鄉一處僻靜的鄉間從事雕塑創作。

 


        從高薪的平面設計轉換跑道的舉動,令親朋好友擔心不已,不過,伊將在大學四年專業訓練中所立下的美學基礎,以及黃森義亦師亦友的引導,讓他的作品
勇士的落寞蘭嶼風情山水子民先後在南瀛美展、全省美展獲得入選的佳績, 射馬干人鹿之戀還贏得原藝美展第一名。

 


        「
不受蠱惑,忠於表現自己,就是個人的創作理念。」「我的創作題材,從傳統出發,而且是百分之百忠於我所成長的環境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真誠的去表現我個人的獨特性與創造性。伊將如是說。

 


        多位熟知伊將的友人說,欣賞他的創作,可以輕易的進入屬於台灣這塊土地上最原始的文化與生活記憶,同時領略質樸中不失浪漫的原住民風情。

 


        以
射馬干-人鹿之戀小鬼湖之戀來說,這兩件作品都帶有人獸心靈交流間的無奈,卻也交織著對熾熱愛情的執著。蘭嶼風情則表現身軀壯碩的達悟族人與家人間和諧交融,傳達純樸、自然的性格特質。台灣之美則描述早期婦女適應生活所發展的生活智慧,也是勤儉持家的生活態度。

 


        「
小米豐收呈現對大自然充滿的感激之情; 山水子民則是描繪對大自然崇仰與喜悅; 勇士的落寞則把焦點放在一張原住民勇士的臉部表情,凸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勇士無用武之地的恐懼與無奈。

 


        伊將信心十足的說,經由作品的詮釋,可以尋找到他心靈的故鄉。期待更多的有緣的、原住民朋友、非原住民朋友,透過他的創作,來瞭解屬於台灣這塊大家生長的土地上最原始的文化與生活記憶,也歡迎大家一起接受他的作品帶引,用心來領略質樸中不失浪漫的原住民風情。

 

 

伊將‧卡達得伴和黃森義合組的銅漢子工作室

位於觀音鄉上大村10鄰102之10號,連絡電話為:03-4908460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陳大鵬


        才跨進通往
水顏木房的巷道,就有
股淡淡原木香味迎面撲鼻而來。當你正搜盡枯腸,迅速拼命尋思散發芳香的是什麼樣的東西之際,映入眼簾的各式各樣家具,無論是桌子或椅子,每一件都有它獨特的風格,也都絕無僅有, 」「並陳,再度讓人拍案叫絕。這就是魏榮明匠心獨運所創作的美術家具之特色。

 


        三年九班的魏榮明,畢業於桃園市的振聲高中美工科,卡漫是他的最愛,也是專長,學校畢業後,順理成章,選擇畫卡通、畫漫畫、插畫創作為業,同時成立個人畫室教授小朋友繪畫技巧。收入豐盈的職場生涯,人人稱羨。

 


        不過,在一個機緣巧合的場合裡,魏榮明深深為一件組合式的棧板家具所吸引,更讓他心動的是,創意竟然能讓簡單的木箱幻化成多功能的家具。這
創意兩個字不就是一直縈繞腦海,若隱若現,但卻一直未曾去開發、實現的創作慾望?年輕的魏榮明決定做自己並選擇從木工這一行再出發。主意既定,他在親朋好友的惋惜聲中,毅然離開待遇優渥的卡漫繪畫工作。

 


        萬事起頭難,並非科班出身的魏榮明,
突然投入木工這一個未曾接觸過的行業,宿願雖得償但隔行如隔山,何況他還是一個從未接觸過木工的新兵。不過,得以如願以償,找到心中的最愛,魏榮明沒多久就靠他的一股熱誠,進入生產木箱家具的工廠當學徒。

 


        歷經三個月的洗禮,他發現,量產家具,方、圓、厚、寬,各有一定規格,裁切機械才是主角,產量雖很大卻與他的理想大相逕庭,天天與產量一流的機械為伍,讓他覺得整個人都快瘋掉了,也覺得
自己應該不是做木工的料。為免個人創作的熱情被磨滅,離開工廠後,再度拿起畫筆以動漫畫創作和教學維生。

 


        光陰飛逝, 36歲那一年,魏榮明面對不惑之年將至,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衡量得失,他覺得先前認為
自己並非做木工的料的想法有點感情用事。因為,昔日的想法,未曾把個人最想要完成的設計創意納入思考,加上對家具創作熱情依舊,3年前再度放下幼教工作,重回木工這一行,還在觀音鄉租下廠房備用。

 


        重回木工家具製作之路的魏榮明,因找到創意、設計的探索重點,工廠開張後,他幾乎將所有的時間投注在木工或與木工相關資訊的汲取,不懂的地方,除馬上打開電腦,搜尋相關資料外,還大量閱讀國內外的工具書,閒暇時間則幾乎全用在四處向各方面專
家和老師傅求教,嘗試錯誤所累積的經驗也成了一大助力。

 


        個人藝術修為與創作慾望互為唇齒,短時間內,出自魏榮明之手、形式與風格各有特色的作品,應運而生且源源不絕。尤其是茶桌、餐桌、玄關桌、板凳、陳列架、鏡框、屏風、花架、木座等家具,匠心獨運,
味十足,成了雅好個性化家具者的焦點,有不少家具的設計圖稿才出爐即被訂購,不少專家都為之跌破眼鏡,也開啟現代家具創作的新契機。

 


        魏榮明指出,他所創作的美術家具,主要特色有三;首先是造型大膽融入中式禪風,還與古典結合。第二為配色,明亮的淺色運用為一般家具所沒有,是一項大膽嘗試,凸顯原木自然美的效果尤其可觀。第三為原木肌理的表現,尤其是樹木年輪經剖開後,木紋所呈現的線條之美,絕無僅有,獨特的木紋經風化處理後的立體感,尤其讓人愛不釋手。

 


        更特別的是,所運用的木料,無論是柚木或杉木,每一塊都是飄洋過海而來,他是透過廢料回收的管道才取得。這個過程,不但是資源回收,再生利用,出自其手的家具,沒有一件的材料需要刻意去砍伐樹木。換句話說,沒有一棵樹因為魏榮明要製作家具而被砍伐。

 


        為什麼要用回收的木料做為創作美術家具的材料呢?生長在中壢市,將屆不惑之年,選擇在觀音鄉忠愛莊這個純樸的小鎮創業的魏榮明說,這兩、三年來,全力投入創意家具的製做,主要是希望顛覆傳統、制式化的臼,擺脫工匠之氣,用自己的想法,賦予家具和家飾不一樣的造型,進而創造出家具與家飾的另類生命力。

 


        「
從傳統、復古出發,再融入現代感用簡潔有力線線詮釋家具之美
營造生活家具耐人尋味的風格與品味是他的創作理念和創意所在。個人藝術理念找到出路後,才華洋溢的魏榮明寫了一首詩來紓發感懷: 水性至柔能養生,顏自心生化繽紛;木作天地寄我身,房中拙作皆感情。他還巧妙的以」「」「」「四個字,做為詩句的開頭。其中,因他特別喜歡水和顏色結合所產生的繽紛漣漪之感覺,以及其所產生幻化莫測的美感,水顏兩個字不但是他早年創作的筆名,其所開創美術家具新天地的行號、商標水顏木房也是以水顏開頭,出自其手的家具也都有水顏為記, 水顏隨緣諧音,也恰如魏榮明本人的性情,自在、隨性、喜歡交朋友,廣結善緣。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陳冠朴


        為協助經營蓮園的兒子
創造特色,6年前,王承德憑藉著昔日生活的經驗和生活創意,手腳並用,一件又一件的編織出稻草生肖,以十二生肖為主軸的作品,別具一格,各界邀展不斷,加上遊客反應熱烈的激勵下,一組又一組古早味十足的創作,應運而生,為方便遊客參觀,兩年前還正式以蓮荷園草編博物館為名,開放各界參觀。

 


        位於觀音鄉藍埔村內的這座草編館,維妙維肖
的作品中,除了以十二生肖和昔日農村常見的十八般生活器物鎮館外,還有各式各樣飛禽走獸,以及比真實動物還雄壯的鬥牛擺飾、大豬公、黑狗兄、牛郎、紳士雞等,其中,僅有一套的草編盔甲和關刀,是他兒時和同伴嬉戲時最愛的道具。

 


        年近八旬的王承德說,水稻為早期台灣農民的主要作物,收割後,黃熟稻穀經打穀機脫粒淨盡後,剩下的就統稱為稻草。先民利用曬乾的稻草製成生活用品的範疇很廣,有草鞋、草蓆、草繩、疊蓆、草墊、提袋、鍋敷、掃把……等。後來因機器製品相繼上市,物美價廉的量產貨迅速取代了必須仰賴手工製做的稻草製品,每年一期和二期稻作收割後,多數農民視稻草如蔽屣,當廢棄物燃燒的結果也衍生出不少公害問題。他在獨子的鼓勵下,以稻草為主要材料,編織各式各樣的動物,可以說是廢物回收再利用,很環保,還讓大半輩子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想做的作品,這樣的創作生活,一舉數得,王承德說。

 


        他進一步表示,自小生長在觀音鄉這個傳統的農業社會,稻草在農村是隨手可得的工藝材料,12歲那年,為了貼補家用,開始製作草繩、草鞋,再拿到城鎮的市集去賣,無形中練就一身編草的技藝。從事稻草編織創作,雖然沒有師承,童年記憶和過去5、60年的生活經驗成了最好的老師。

 


        因此,出自其手的稻草編織作品中,運用材料不單單只是稻草。有時候為了讓作品更有看頭、更堅固,他會以鐵條為骨架,用顏色鮮艷的塑膠帶以增添美感,甚至動用電子感應器、燈泡,或自己寫的詩句等方式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更特別的是,每一件作品都有一段藏在他腦海中又饒富趣味的故事,只要遊客喜歡,他都會不厭其煩的解說。

 


        「
七星金雞來報喜,今朝君娘行大運,正財送到我家來,榮華富貴我來收。這是王承德站在用草繩編織的巨無霸公雞旁邊時,必定會脫口而出的台語詩句,吟誦詩句時,老人家一臉認真,就像是一位篤實農夫在細說著收成故事般。

 


        傳遞樂天真性情也是王承德創作的特色,造訪這座二十一世紀僅有的稻草編織博
物館時,遠遠就可以看到大門口陳列著有如真牛般的草編水牛,拎起草繩用力一拉,牛鼻子還會立刻發出一聲,奇巧的設計常令初次到訪的客人從內心發出微笑。

 


        也因為笑看陰晴圓缺、樂天知命的個性使然,王承德的作品都帶著一股特有的
味性,門口的大水牛咧著的嘴巴裡還細心的做了舌頭,遠觀近看就像是在哈哈笑。

 


        另外,迎接乙酉雞年而製做的大公雞,竟比人還高,還有一顆圓滾滾的大肚腩,站在一旁的牛魔王則完全出自於王承德的奇想,牠是一個有著牛頭、雞身、背上長著馬鬃的魔王,他還替牛魔王做了一首詩,詩云:
開古傳說牛魔王,奉上玉旨傳世界,休在人間便做牛,開鬼造福人富貴。」他說這個牛魔王是要來打鬼,要帶給人們富貴。

 


        草編大美女也是一絕,談起創作這個大美女的動機,老人家也有靦腆,原來是:曾經有一個幼稚園女老師帶小朋友到蓮荷園參觀,還在館外帶動唱,老人家看她
腰束、奶凸、屁股翹扣扣,於是一時興起就做了這個身材玲瓏有緻的美女,說著說著,他自己都覺得好笑。

 


        王承德的作品,除了十二生肖等動物和昔日農村生活物品外,還有他天馬行空的幻想奇獸,諸如懸掛在天花板上的飛馬,不知是否為了增添浪漫氛圍,還特地將草繩噴上白色,成了唯美的還有著翅膀的白馬。

 


        造型生動的一龍一鳳也是一絕;問他動工前可曾設計草圖?他指指腦袋:
不用畫圖,想做的東西都記在這裡了。原來他都是先以鐵絲做出腦海裡想要的輪廓,再以乾稻草做成的草繩慢慢編成,而這些創作雛形都是打從他童年就存在的印象,一龍一鳳就出自於他幼時聽聞的地方傳說。

 


        王承德的作品總有讓人莞爾之處,像是大豬公的屁股底下還特地做了好幾沱草編的豬糞,理由是
豬要有這種大便才代表牠很健康,而所有大型動物也不忘做出牠們的生殖器,既真實又讓人深深感受到老人家執著的一面。


蓮荷園草編館

地址:觀音鄉藍埔村金華路690號  電話:03-4776972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邱傑

        藝術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從潛移默化中逐漸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腋膠彩畫藝術夜更存在著這種功能,因為它是一種非常重視精神、講究技法的精緻藝術,必需腳踏實地,一點也不能投機取巧的繪畫藝術。

       
羅維欽先生是當代台灣膠彩畫界卓然有成的長期耕耘者,多年來醉心於膠彩畫的創作。早年他原本鑽研山水和工筆畫,由於受到自然界中礦物質原料所散發的魅力吸引,而一頭栽進了膠彩畫的創作世界。羅老師作畫態度十分嚴謹,下筆之前總是考據再三,就以它的畫作腋海域系列夜為例,真稱得上是一步一腳印!

        羅維欽對海洋情有獨鍾,這和他的成長背景有關。他自幼生長在山城埔里,一直到17歲才第一次看到大海,他迄今難忘大海帶給他的震撼,不只視覺上的寬闊,更是心靈的巨大衝擊。生性較為內歛的他,面對大洋,沒有狂喊長嘯,也沒有高歌讚頌、沒有忘形狂舞,卻在心中默默的、盡情的歌頌驚濤拍岸的壯麗景致,即使事隔多年,那一幕最初的邂逅依然讓他難忘而始終情繫海洋;就為了這個戀情,也為了讓更多人深度欣賞台灣海域之美,他花了許多錢買回一本又一本的海洋書籍、海洋百科,悉心研究、查證;他說,做為一位真誠真心的畫家,最起碼
畫台灣海域生態,必須畫的是本土物種,不能有外國魚類,他還真擔心一個不小心深海魚跑到淺水區而鬧出笑話呢!就以這種嚴謹的作畫態度,他完成出了一系列的海底世界。

       
羅老師喜愛旅遊,更想與時間賽跑,他積極的走訪台灣各景點,尋找心中的繪畫題材,而留下喜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金石堂文化事業推出的貴賓卡圖案景福宮,便是他以桃園市民信仰中心桃園大廟為題材完成的佳構。另一件遠寄美國獲得亞太大獎賽的綠島海域及參加台陽美展的閒情是取自北濱海岸、海域的美麗奇岩和海中艱界;一幅參與全省美展的蕉蔭拾趣;一幅記錄埔里大地震的重建家園……等作品,無一不令人激賞,也無一不是他發自內心最深處對台灣這塊寶地的真情流灑。

       
羅維欽的畫風,秉持著特有的細膩與嚴謹,鋼柔並陳,花、鳥畫也是拿手選項之一,牡丹、荷花、雉雞、孔雀、鴛鴦……都成為他作畫、教學的題材。

       
少有人知道這一段不為人知的祕辛,結識多年,無所不談,羅維欽有一次向我娓娓道出了這件童年往事:他從少年時候就喜歡畫畫,在校時就常因畫畫而奪獎,但因受限於家庭經濟(他是全家六個兄弟姐妹中,唯一上學的幸運兒),未能進入藝術學校學畫,他在初中畢業時,父親為彌補家計,曾計劃將他託付友人,到一家戲院當畫電影看板的學徒,他眼看同學個個報名高中、考高職去了,真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經過一而再的嘗試爭取,好不容易才說服父親,考上了高工的紡織科系。

       
高工畢業,正逢台灣紡織業興起,他從基層工人做起,憑著自己的努力,吸收專業知識,一路由領班、課長、拚到最後終於擔任廠長重職,帶領著三百多名員工為紡織業努力。工作穩定後,他未曾忘記小時後的夢想,38歲重拾畫筆,開始學畫。他秉持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心態,處處求教,處處學習,悉心受教,先後師承山水畫名家王獻亞、工筆畫家徐仁崇、膠彩畫家溫長順、李錦財、書法名家黃群英,並多次請益水墨畫名家戴武光、書法家張穆希等人。

       
近年來,羅維欽作畫之餘還致力於教學工作,曾應邀太平洋文教基金會演講外,更先後任教於桃園救國團、板橋救國團、國立武陵高中、土城市民眾服務站……等進修班隊,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天天來回奔波於板橋、桃園之間而不以為苦。他認為自己的年紀已邁進耳順,趁著還能動,就該為藝術界盡點心力,傳承給後輩,也算是好事一樁。如果,我身上的一點點技藝,能讓年輕人洗滌身心,又何樂而不為呢?還好,在他的殷切教導下,學生漸漸展露頭角,他更期勉學生再接再厲,因為:藝術永無止境!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邱傑    攝影/砂子


        走進門,抬頭便可看到門上懸著江琳國先生的匾:仙雲居。門裡除了書畫滿堂,穿透一室書香墨香的視線,還看得到陽台照映
進來滿眼綠意。這是何方神仙洞府?主人正是匾上大名:楊仙雲。


靜悟潛修雲仙居


        仙雲居理當住著楊仙雲,而如果有機會更上兩層樓,看得到另外一塊門上之匾:靜悟樓。這是書法家張穆希手書,落款於癸未新秋,九十二年間,三年前掛上去的。

 


        兩塊匾,充分道出主人的心境:大門用以迎客聚客,雅如神仙,客來客往,如雲嵐飄逸。但在頂樓那間經常獨處的畫室裡,難得有人
聲喧嘩,卻是主人靜悟潛修之所在。楊仙雲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朋友間是一位熱心出了名的,好客也出了名的人,私下則嚴以律己,自修自勉,唯恐處世為人有所閃失輕慢。

 


        年輕時隻身北來,落腳桃園,找到了攝影這個伴他大半生的職業,也覓得了陪他一生的佳侶,但楊仙雲並不滿足於此,他從小熱愛畫畫,以攝影為職業時,化相機為彩筆,相紙成了創作的畫紙畫布,大量運用攝影器材和他的藝術天賦來從事業餘性的藝術創作,結果竟成了昔時桃園縣攝影藝術界一枝奇葩,拍出一幀幀令人難忘,教人感動也
得獎無數的名作,其中例如白鷺系列作品,迄今仍為為許多後進奉為經典之作。

 


        五十幾歲以後,楊仙雲在影藝事業上已擁有可觀成就,兒女漸長,家有餘裕,於是宣佈
退休,拾起睽違多時的畫筆,重回數十年前舊愛懷抱。他選擇的作畫方向是水墨彩墨,題材則無所不畫,美女加老虎曾是初期創作世界裡的大宗,然後是美女加其他的素材,牧羊的、浣紗的、獨坐的、群聚的、盛妝的、全裸的,無不妖嬌可人,再來是迷上了動物,飛禽走獸均一一入畫,曾經一口氣畫了十二生肖,還做成T恤,說是準備在畫展裡當做周邊產品加減賣,到後來,大部份都依著朋友們不同的生肖,成了給朋友們最有氣質的禮物了。最新的題材則是古人和名人,例如達摩祖師、八仙、蘇軾等等。

 


        就這麼樣畫著,完全依著感覺,依著心境尋找題材,隨心隨緣而畫。幾場個展中,藝壇人士只是驚訝於他的創作題材廣泛,作品的氣勢和氣概懾人:長達一整座牆的十隻或百隻老虎、成群或是成雙成對的仙鶴、老松飛瀑、群鹿,許多都比人還高,比牆還寬,真是無法搞懂這麼樣的堂堂巨作是怎麼畫出來的?怎麼扛進來掛上去的?朋友們的讚歎,他只報以開心的大笑,隱藏在背後的,卻是永遠不為人知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熬夜繼日的汗水耕耘。或許只有枕邊人最了解一切的過程吧,他的另一半謝香代總是心疼的說:一場畫展,老公瘦了十多公斤,箇中滋味,真是冷暖自知。而事實上,沒有瘋狂和傻勁的特質,也是當不了畫家的。

 

傳承心、回饋情

 


        最近幾年,楊仙雲生了一場大病,讓他整整停筆三年,直到近期才逐慚康復,重拾畫筆。這場病讓他對人生有了深度的體驗,也更加參透名與利和人生的關係。此時重看七十載歲月履痕,只覺名利真如過眼雲煙!他選擇的病後生活順位是:第一保持健康,有健康才擁有一切,第二是回饋,到長青班去教書法,在家裡收學生,圖的不為名與利,只是一種傳承和回饋的心。

 


        每天大約八點便上床,清晨五點鐘起床,和生病前一樣的保持著規律的作息,晨間健走的習慣依然,更多的時間則留給家人,留給畫室。他的五樓書房用以寫字,六樓書房用以作畫,兩間書房畫室,都有大大的陽台,內壢原來鮮少綠意,他家陽台卻一點也不缺,雖設有自動灑水設備,他卻喜歡親自為大大小小植栽澆水,太太免不了嘀咕
他:每次出國旅行,他總惦記著家裡的植物,搞得不敢玩久一點。他卻說,植物是有感應主人的能力的,為植物朋友們澆完水,幾乎可以體會到它們回報以最快樂的歡顏。

 


        楊仙雲有二子一女,長子在廣州,出任滾石移動公司的執行長,事業做得蠻成功的,次子在內壢開一家小館子,得以就近關心關照老爸老媽,這可還真是巧妙的天意好安排。三位子女為他添了四個內孫外孫,為了偶爾大家回來團聚可以有舒適的臥房,他還巧心在六樓畫室上方加了一層閣樓,可以睡上十幾個人。這樣的設計,看得到
慈祥爺爺的一面。他的家,一、二樓租給義美當門市,三樓以上自住自用,空間寬敞,住得舒服,從三樓直達七樓小閣樓,間間都有最精

緻的安排,沒有電梯,一樣可以舒適行走。客人來了,他從不知幾樓的位置一路下來相迎,客人要走,他又一路跟著送到一樓大門口來,這樣為他算算,倘若一天來了幾組客人,搞不好他都可以爬到一○一大樓頂樓去了。

 


        展示著一幅幅新作,問他:何時再開畫展呢?他的答案是:八十歲吧!八十歲再來辦一場回顧展好啦。今年他才七十一,算起來還有九年之久,喜歡他的作品的話,看來得慢慢咀嚼這句耐人尋味的話:等待的果實,總是特別的醇美!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撰文/邱傑      攝影/砂子


        內壢的成功路正在進行一場數十年來最重大的變貌:拆除路旁一棟棟店家,拓寬路寬一倍以上。畫家徐明義的家就在成功路一條幽靜的巷子裡,卻似乎不曾讓他為這項轟然工程而激起心湖上的一絲絲漣漪。

 


         徐明義雖在數年前從教職退休,退休之後依然忙碌,目前除了要帶六個班的
學生、學生行走於漫長而有趣的創作之路,自己的畫筆也不曾停歇。朋友們對他那一句老話始終難以忘懷: 日復一日,我
的畫筆不曾乾掉過一天!真是何等豪情,何等執著,何等幸福。

 


        約好了去看徐明義,讓他大大覺得意外,一見了面他迫不及待聊起一件事:兩年前他出了新畫冊,一直要送我一本,每次帶著畫冊來到文化局都沒能遇上我,每次也都只好把畫冊擺在文化局附近一位開裱褙店朋友的店裡。那位朋友有一次曾問他:你老是要送畫冊給邱傑,前前後後怕不送了七、八本啦!這樣的趣事,讓我為自己老是趴趴走行蹤難覓感愧不已,也對老友的心意感動極了。

 


        你看這張,還有這張,這張……,哇,畫室裡的作品可真是多極了,有幾幅用磁鐵附著在牆上,似乎墨跡未乾,有許多則重重疊疊擺在大大的畫桌上,有更多則是整整齊齊擺在一格格的櫃子裡,藏在他家的作品總
數有多少呢?他說:至少有三千張啦,不包括剪掉的。徐明義的畫風嚴謹,和為人的快意自在大大不同。畫成一幅畫,只要稍覺不滿意就立刻剪掉,有人看了覺得可惜,告訴他,你不要的何不送我呀?或是便宜些賣給我啦!他說,連自己都不滿意的作品,送人或賣人,豈不是詐欺?所以,一面畫,一面篩檢,剪掉的恐怕比留下的多出好多倍。

 


        即使剪掉那麼多,畫室裡還藏有三千件作品,可以看出他真是畫量驚人。如果他和我一樣,不想畫時,十個月也不動一筆,興致來時,一個小時可以畫出十張作品,擁有三千件或非難事,問題是他畫畫真是太講究也太認
真了,一張宣紙,總是一層又一層,仔仔細細塗塗抹抹好多遍,讓畫面縱深厚實,耐看。

 


        天天畫,也時時尋求自我突破。前一陣子他宣稱進入玩色時期,濃烈的顏彩,鋪天蓋地縱橫塗灑在畫面上,張張衝擊觀者視覺焦距而直擊人心。這一陣子他不再玩色,改成玩墨,各種墨的用法都傾洩到紙上來,有
的明明紙已乾透,看來卻依然滲得出水,在紙上流動著。各種技法盡情奔逸,卻又嚴格的在構圖裡頭各安其分,看得出畫家的掙扎,也讀得到畫意的暢快,那種淋漓之感,是讓賞畫而不畫畫的人羡慕的。

 

筆筆墨墨帶著走

 


        徐明義和太太羅錫嬌原都服務教育界,雙雙退休之後,過著有如閒雲野鶴的生活。數十年來,羅錫嬌一直都是他最熱情的支持者,陪他環島寫生,頂著炎陽烈日畫海岸礁石;人家出國旅行圖的是放鬆,徐明義的旅
行總是筆筆墨墨帶著,走到哪畫到哪,羅錫嬌只得跟前跟後,打理一切。有一陣子徐明義忽然著了邪, 老大一把年紀了,還想回去唸書,羅錫嬌賭他說:你要是考得上,就去唸吧,替孩子做便當就多替你做一份,結果他居然硬是以榜首的成績,考進了文大美術研究所,也以優異成績如期畢業。這股傻勁和拼勁,羅錫嬌不得不佩服。

 


        在畫室裡除了一室作品,還疊有一疊厚厚的寫生簿子,打開來一本本都是隨走隨畫的手稿,一朵艷紫荊,翻來覆去畫出各個角度的形貌,每一個瓣,每一個蕊,每一絲紋路都描寫得清清楚楚,精確得有如植物圖鑑,這裡頭代表著的是畫家一絲不苟的認真。

 


        徐明義是道地桃園縣人,出生於觀音鄉,知名的散文大家林鍾隆曾教過他國文和歷史,他的作文還常常被林老師拿出來唸給班上同學聽,少年時期他差些走上寫作之路,從軍中剛剛退伍不久,就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但後來卻改行當畫家了,談起沒有多少人知道的那一段少年作家夢,他說:別提啦,別提啦,太不成熟的作品,不提也罷!

 


        人生年老得有五老,老伴老友,老身老本,以及老趣,趣味的趣。徐明義如數家珍,細談漸漸
有了一點年紀的人的心情。他退休生活過得充實自在,老友──同住內壢離他家散步可達的楊仙雲,只要一聲呼喚:來唱兩首歌吧,來聊聊吧,他便安步當車,欣然赴約,許多好友也時相往返,談畫論藝,興起罵罵皇帝,開心就小飲兩盞,這又讓人想到了一件

事,當畫家真辛苦,但當畫家卻也真幸福。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砂子


        桃園縣內,致力於攝影藝術而卓然有成的人不少,吳永順是其中一位比較特殊的,他除了盡力讓作品具有藝術性的價值,還努力讓作品具備歷史感,以影像來寫歷史,成了一位公部門之外認真的影像歷史保存家,在這一方面的成就,堪稱不凡!

 

攝影獎牌終於也可以當飯吃

 


        和許多
二、三、四年級出生的在地人命運相仿,吳永順出身寒微,年輕時做過許多辛苦的工作,但他卻在找到方向後,傾全力奮進不懈,終於為自己開創了一條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十幾歲起,他開始接觸到照相機,之後即多方請益,摸索著屬於相機裡頭的奇妙世界,他從照相館的學徒做起,紮下了深厚的暗房功夫,但他的興趣不只在暗房裡
尋找相紙和鏡頭的奧妙,他曉得這些奧妙絕不足以滿足他的追求,因而割捨出大量窩在店裡的賺錢時間去參加同好的切磋,用了十百倍於一般人的精神和血汗,默默觀察、學習、探索、試驗,在沒有任何學術專業的背景下,他拿出自己的作品,參加任何可以參加的競賽,整整20年之間可說無役不與。這樣的辛勤努力,換來的是那個年代裡各式各樣的攝影競賽的大獎小獎,以及專屬於攝影圈裡的各種榮銜。如今問起他究竟拿過多少獎?得過多少榮銜?他竟然只能說出四個字:記不清了!再追問下去,數目字有了稍為精確一點的範圍,他說:大概有一百多個吧。

 


        獎盃、獎狀、獎牌堆滿他位於桃園市民生路上的照相館櫥窗,但是在當年保守的桃園市,大獎小獎還是不能當飯吃,照相館營業攝影以外的任何照相,一聲聲嚓快門,聽來悅耳,卻都是燒錢的動作,在數位化之前,玩相機是非常花錢的,也是非常奢侈的事,59年10月間,命運之神眷顧了他,他捧著一大堆的獎用以證明他的實力,得到了中視公司的青睞,聘他為駐桃園縣的記者。

 


        這是
攝影獎牌終於也可以當飯吃的開始。中視屬於當年老三台之一,待遇穩定,從業記者也具有相當社會地位,他雖不擅於文字處理,卻以勤能補拙的原理,用最精采的新聞畫面來補不足,他除了勤快、敏銳,還有一項特質便是人緣奇佳,對朋友、同業、新聞採訪單位無不是熱誠相待,真情流露,這個特質,正是記者非常重要的條件,短短幾年間,中視公司對他完全信賴了:只要阿順哥出馬,沒有跑不到的新聞,沒有搞不定的事!

 


        桃園縣在六○、七○、八○年代,正是一個起飛的年代,社會形態快速變遷,從政治、社會一直到人文、景觀、建設,變化之快速讓人目不暇給。早年的十大建設、政治轉型、社會運動、社會事件,新聞題材既多又廣,吳永順總是隨時出現在第一現場,讓人大為折服。有一次,蔣經國先生夜宿慈湖,第二天大清早吳永順的車已
埋伏在慈湖大門口隱蔽處,守候著蔣先生一天的行程。經國先生有可能右轉朝大溪方向去拜訪民間友人,也有可能左轉進入山區,阿順哥目不轉睛的盯著大門,結果一路跟訪,進入北橫,陪著經國先生攀登慈亭,欣賞北橫山光水色,棲蘭風光,最後一直追到宜蘭土場,經國先生一行登上直升機時,才擺脫了阿順哥的一路緊追。類似這種拚勁,有時持續多天,他的體力好得讓人懷疑是一個不用睡覺也不用休息的人。

 


        在中視整整24年期間,工作忙碌得使他幾乎放棄了最愛的藝術攝影,但是得與失畢竟是平衡互見的,他也因為全力投入,而累積了驚人的歷史圖像。所謂
今天的新聞,便是明天的歷史59年起到83年退休這段在職期間裡,桃園縣的歷史,幾乎都經由他的鏡頭納入了他的私人檔案庫。這是桃園縣一筆金錢難以衡量的公共財。退休之後,他著手整理,一一建檔,並逐步進行數位化,這些工作沒有為他帶來薪水或任何收入,但他做得非常愉快,除了讓他彷彿回到一幕幕新聞現場,重履年輕時光,更有一種潛在的使命感:這些工作,他不做,誰來做呢?今天不做,有一天滅失流散,損毀掉了,從哪裡可以尋到彌補的機會呢?他心裡明白,這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我哪有老?老去的只是鏡子裡的人!

 


        「
阿順哥!」「哈哈,你好,好久沒聚啦!找個時間聚一聚吧!
這便是他和朋友之間最常出現的對話,那種口吻充滿了真切和誠摯,並不因他自己年歲或是職務、職位而有所改變,更不會因為對方的身分身價之改變而改變,一句好久沒聚啦,往往讓友人瞬間重回當年,當年一塊兒併肩跑新聞,一塊兒遊山玩水,大碗喝酒,秉燭夜遊的豪情,這是早年的記者圈和現代年輕一輩所不同的。

 


        還是住在桃園市民生路上,照相館早已收起來,店面出租,為老夫老妻換取一筆養老金,一子四女七孫,日子安逸自在,但該忙的他依然絕不閒著,當榮銜主委為全縣攝影協會奔走努力,當省照相公會理事,照相職業公會監事,縣公會顧問,出錢出力出時間,勞怨不避,南北奔走有如當年,看他的認真和熱力,讓人想起了一句名言:我哪有老?老去的只是鏡子裡的人!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邱傑


        高雄市
維多利亞之星藝廊,在評論老畫家賴傳鑑先生時指出:「在台灣老一輩畫家中,兼具藝術與文學素養,且文筆流暢擅於寫作者,可謂鳳毛麟角,而賴傳鑑即為其中之一。這短短一段話,深刻切入了賴老
師足跨文學藝術兩界的特異功能。有此能量者,確實不多。

 


        生於桃園中壢的賴傳鑑,讀的是中壢第一公校,小學五年級時,便有作品入選學校美展,入選時年甫12歲。在人民生活普遍清貧的年代,賴老師童年家境稱得上不錯,這得歸功於他的父親賴士良經營雜貨鋪生意有成。1943年,他讀完開南商業學校,一畢業便赴日,不久逢日本戰敗投降,只得匆匆束裝返台,1976年再度利用空暇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研習,完成了年輕時未竟的心願,但也已是三十多年後的事了。

 

天才畫手,畫風多變

 


        「
賴傳鑑早期作品以具象為主,回顧藝術潮流推演之餘,從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到半抽象,一路走來,畫面線條逐漸隱退,呈現色塊星羅棋布,五彩繽紛,明亮而和諧,十分賞心悅目。這是維多利亞之星對賴老師的介紹。如果畫畫這一條路上有所謂的天才型,賴傳鑑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者吧!戰亂和生活驟變,未使他放棄摯愛的美術,反而以其強烈的生活體驗,對藝術創作真摯不悔。最難得的是他近乎與生俱來的一種執著,他在青年時期便以嚴謹的態度從事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

 


        他的早期作品多以人物肖像和靜物為題材,評家認為這一個時期的他
富寫實主義風格,色調深沈,筆觸厚實。五○年代後半期因參加省展認識了李石樵先生, 作品明顯的受到立體派風格的感染,「從1957-62年間的作品來看,色彩的明度和彩度都降低不少,是偏暗的單色調,幾何化的線條將畫面重新進行分割和組合,著重於造形與空間的多視點分析。六○年代開始進入半抽象時期,此時期趨向暖色系的使用,是色彩的爭鳴與和諧,在半具象的形和平面化的不定空間之下,色彩成了統籌畫面和表現情感的最佳媒介,近於野獸派將色彩抽離於物身,以色彩自身作為畫家個人主觀情感的表現。七○年代之後進入形與色的柔韌結合時期,線條明快卻形式穩定,以白色為主的淺色調顯得沈靜與安詳,繪畫上也參入更多題材,如馬;風格顯得爛漫而純真,正如畫家所言,是出於希冀春宵野地騎馬的浪漫,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傷感吧。八○年代至今,持續以高明度的淺色調來掌握造形和結構,將畫面控制在具安定感的深厚中,也曾嘗試在逆光下尋求色的律動;就整體而言,形體較前期具象,風格上也更趨向成熟與穩定。

 


        人生閱歷、素養的投影與表現
賴老師對於自己的作品如此說:「我在
創作企求的是:透過自然以及生活環境,將所感所思轉化為意象與色彩來詮釋,和諧的、陽光與色的有情世界,呈現出心靈層最真實的形象與感觸。因此,對我而言,創作也是生活、思想,人生閱歷與素養的投影與表現。我如此想;也基於這種理念而創作。

 

        賴老師已出版的作品包括《賴傳鑑畫集》、《賴傳鑑回顧展》、《跨越立體放眼現代:三位中堅的歷程/賴傳鑑,何肇衢,陳銀輝作》、《透視圖法》、《神話中的地藏菩薩》等書,有些作品出版已頗有年代,到今天都還可以很方便的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裡買到。他在1985獲中山文藝創作獎,1989獲吳三連藝術獎,1990獲林本源文化教育獎,文學藝術均有表現,事實上他還有更多文字方面的作品令人驚艷,桃園縣文藝作家協會每年推出的文藝選集,最近每期在會長楊珍華殷殷催稿之下,都募集到賴老師的文字作品,展讀這些在坊間書市及媒體難得一見的作品,讓人不覺想起:假使賴老師不是畫家,必然是台灣當代藝壇難以彌補的損失,但說不定台灣文壇也因而閃亮著一顆更耀眼的明星呢!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邱傑

       

        「我叫范姜校長姑媽,她雖不是我父親的親姐妹,卻也不太遠房。我一直以這位姑媽為榮,她真的是做什麼都傑出,才華橫逸!」同樣也是畫家的范姜明華如此形容范姜春枝:「你看她辦學辦得這麼認真,學校年年引得家長們大排長龍爭取入學的名額,她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寫童話、童詩、畫畫?誰曉得她是從哪兒擠出這麼多的時間?真是讓人佩服極了。」

       
范姜春枝,服務教職46 年,今夏才從文化國小校長職務退休,稱得上是退休行列裡的新鮮人。她的先生謝在鴻,同樣也是畫家,同樣也是校長,5年前從復旦國小退休,正喜孜孜歡迎家裡從此多了一位新鮮人,也有點好奇的猜測:興趣如此廣泛的老婆大人,而今而後,會選擇什麼做第一優先?什麼是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優先……。

 

從小就深深愛上畫畫這事

       
「當校長,實在太忙了,所以再怎麼喜歡童文學和畫畫,還是都得暫且割捨!」談起近年來的創作生涯,她在遺憾中有欣慰,畢竟教育工作不能輕忽也不能暫時擱置,唯有日復一日全力以赴。

        畫畫是范姜春枝從小就深深愛上的事,一路走來,她很慶幸總有恩師相陪,從小到大,每一個求學和成長階段,都有名師給她讚美、鼓勵、點撥、指導。直到接下教職,當起全職的老師,居然又幸運的遇到幾位愛畫畫的同事們,課餘大家一塊兒結伴四處寫生,後來還加入了初中時代恩師曾現澄先生的畫會,畫得更是開心,那是她前半生畫得
最痛快和盡興的日子吧!只是,隨著在教育之路上職務日高,責任日重,從老師變成了主任,再從主任變成了校長,除了難得的寒暑假或是出國考察、觀光,得以暫卸重責,立刻把握當下拾起彩筆,留下一份又一份感動與悸動,平常,忙得幾乎忘了生命中還有畫架和畫筆。

       
她的畫風純淨,恬雅猶如其人。畫畫的題材多變,水墨、水彩、油畫都頗有表現,雖一直謙稱只是一個把畫畫當休閒的人,沒有什麼好成績,但即使圈內人每當提到她的作品,還是多所推崇,備加肯定。

       
寫作也有類似的情形,她能用以專心寫作的時間不多,剛開始是在中壢國小當老師時,寫給學生和自己的小孩看的,慢慢寫出了心得,也寫出了別樹一格的范姜式童話,只是總量並不算多,至今一共也才出了兩本童話選集,但其中一本《金翅膀》,20 年前甫經出版即為她捧回了出版界最感崇隆的金鼎獎。她的童詩作品也比不上一些以寫作為職志的量產型作家,詩作產量不多,大部份所發表的卻都能讓人琅琅上口,傳唱不止。從詩作和童話創作表現來評量,范姜春枝做為一位詩人、作家,和做為一位畫家,都有絕對超高標的表現。

 

輝煌亮麗的辦學成績單

       
辦學的成績單,也自有輝煌亮麗一面,她說:學校表現好,一定是老師們都把教育工作當做是生命中有價值的大事,人人努力去做這件有價值的事,學校不好也難!一句話說得輕鬆,彷彿學校好和她這個校長沒有什麼大關係,這使我想到她的文化國小網站,和大部份學校、機關、團體的網站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在文化國小的網站裡,琳瑯滿目的學校活動,學校風光,學校點點滴滴巨細糜遺,卻難得看到學校首長這一欄。她雖是學校的舵手、推手,卻常扮演一個隱形的人。

       
文化國小是地方各界心目中最受信賴的好學校,年年都有大批排隊想擠進來的學生,范姜春枝定下一個入學標準:確實住在學區裡,家長提得出戶籍地籍證明的在地子弟為第一優先,租居於學區,租約有法院公證者為第二優先,沒有法院公證而僅有一般租約者為第三優先,只有遷戶籍行動者為第四優先,一切依照這樣的排序來決定,不因任何因素而增額錄取,即使再大的關說壓力也一律拒絕,果真弊絕風清,九年來沒有出過任何意外。

       
假使我們要收三百五十位學生,來了關說者想讓第三百五十一號學生進來,我道要把第三百五十號拉下來?第三百五十號由誰來保護呢?唯一有能力保護他的只有校長,我怎能屈服於壓力之下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呢?這便是一種教育的良知和勇氣吧!去年,首屆全國教育工作者卓越獎的尊榮頒給她,想必頒給的正是這種一生的教育良知和堅持。

       
范姜春枝和她的另一半育有一對兒子,替他們添了三個孫子、孫女,兩個兒子一位住台灣,一位住美國,八月間,兩夫婦將飛往美國和他們在美國的兒子媳婦及孫子團聚,或許一住多時。所以,此刻即時訪問到她算是一個意外的喜悅。這些天她正準備把學校裡的個人物品打包回家。談到打包,她特別提到了一件一直放在校長室裡陪著我的重要寶貝,什麼寶貝呢?哈!竟只是我的一幅水彩畫。那是去年我在中壢藝術館舉行的山海尋找個展時,她花了錢買去的東西,哪算得什麼寶?那場展出以畫石頭為主,展場中偶爾出現三五幅水彩或水墨作品,有一天她和先生同來參觀,除了買走好幾件石頭,也把那件水彩畫帶走了。

       
我非常喜歡秋天,你那幅作品畫的正是暮秋時節的山林小徑,意境美得讓人感動極了,我把它放在一個畫架上,讓它在辦公室裡陪著我,也能把它和我的客人、好友、同事們分享,真是謝謝你的割愛!

 

        畫畫的人視收藏者為知音,聽到收藏家,尤其是收藏家本身還是一位眼界寬闊,識人無數的畫家說出如此真情之言,一時之間,竟讓我心中飄起一陣虛榮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邱傑

要印畫冊了,和攝影師約好了拍照的時間,攝影師來到畫室,一看,哎,怎麼大部份的作品都還沒裱呀?不但沒裱,連拓底都沒拓,宣紙皺皺的,怎麼拍照呢?陳一石老師說,皺皺就皺皺吧,沒什麼大關係啦。

 

於是,漂漂亮亮的畫冊印好了,裡頭許多作品,卻是畫在依然皺皺的紙上。這是陳一石先生率性的一面,可是,率性可不是隨便,對於作品本身,他的自我要求高到絕非外人所能想像。有一年,我要他給我一件作品, 小小的就好,明信片大小也無妨,我準備刊登在當時由我負責主編的聯合報鄉情版上,當做鄉情版的刊頭,沒多久他便把作品寄到報社來了。

一年後,我和一群畫友(多半是陳老師的學生)一塊兒到他家拜訪,那時陳老師已罹病,我們深知平時不事累積的他手頭拮据,想去北京赴醫,盤纏並不寬裕,於是大家要求向他買畫,他從畫室裡隨手拿出一卷作品,打開來,哇!整卷都是畫給我的那幅畫作的類似作品,原來,他為了一件畫面上只有三五筆的畫,私下畫了大約不下五十張,最後才定稿,完成一件他自己所滿意的。

 

一身傲氣、一生堅持

 

很難用短短一篇小文寫就陳一石先生,只能從點點滴滴裡拼湊一個陳老師印象。第一個印象是,他一身傲氣,一生堅持。有一次在畫室中一面畫畫一面和我聊,聊著聊著,忽然聊到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他突然停下筆正色告訴我:「某某(那位畫家)想用他的作品來和我交換?他的作品也配稱作品?他的每一筆,畫的都是鈔票,鈔票,鈔票,這樣的東西要拿來換我的?我告訴你,送給我我都不要!

 

        他自己最常畫的是坐在地上喝茶的人,袒胸露乳散步鄉下小徑的人,呆呆坐在石頭上的人,背上揹著小孩的人,還有行乞的人。他對畫這些小人物頗覺驕傲,常說,有誰能畫出台灣人?只有我!三筆五筆,看似一團亂,筆下人物卻是呼之欲出,鮮活傳神,絕對味十足。什麼人會花錢買一幅乞丐回家,掛在客廳?所以大家都爭著買牡丹,爭著要求名求利求富貴,沒有人喜歡乞丐,所以只有畫家畫牡丹,沒有畫家畫乞丐,台灣的乞丐就從畫裡頭消失了,這當然由我來畫,我就是喜歡畫真正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作品。說著說著,展開一幅作品,裡頭一位乞兒,拿著一個破破的碗,這幅作品的題目叫做我餓了,我看著畫中衣衫襤褸的乞兒,情不自禁鼻酸起來。


        他的畫室和住家位於蘆竹鄉新興村,那個地方近年來出現了開南大學,馬路拓寬了,鄉下地方變成市集街道,二十年來卻依然淳樸。他原來的畫室兼住家雖只是簡單的平房,佔地卻十分寬敞,一進門的大院子裡,展列了好幾排雅石奇石,是縮小版的山水寄情,他每天在石前吟誦欣賞,細心的為石頭澆水,保持一種濕潤狀態,好讓石上青苔長得有如林木茂美的山川巍峨,從他以一石為字,便可知道他可真是愛石成痴,除了架上奇石連峰,當他興起,還會神秘兮兮的進入內室,好一陣子才寶貝極了的取出一個個層層包覆的重物,裡頭包著的不是黃金,也非寶石,而是石頭,在他心目中無可取代的人間最美之物。

       
凡是經過我的手的,沒有不是藝術品的。他自信於自己的品味,也厭惡透了一切虛假、偽裝、冒牌的假藝術品,他除了收石頭,也收陶藝及少量的瓷,他不喜歡瓷的原因是覺得它們太細緻了,但偶爾遇到心儀的瓷,還是一擲萬金在所不惜。他基本上可以說得上是一個窮人,因為不交際,不經營,不主動去辦畫展,作品只有很少數的收藏家曉得收藏,有些作品賣到德國去,有些雖在台灣,卻只在幾個人手中珍藏著,例如有位醫生,個人收了一百多件,有位經營畫廊的人士,也大約擁有百件以上。這些收藏者來到畫室,和他磨著磨著,買不買得到,還得看他當天心情,以及對買者的私下評鑑,過不了評鑑的,抱歉,再多的鈔票也休想擁有。而一旦賣了畫,有了錢,第一件事是趕快去買心儀久久的一塊石頭,或是一個破舊的盤子。陳太太談到這些,心中不是滋味,卻也無可奈何。她在家裡做針織廠生意,做一切辛苦的工作,拉拔孩子們長大,對這樣的老公,真不知如何才好。

 

台灣人也畫台灣景

 

        但陳老師自己,也不是一個重物質享受的人,石棉瓦的矮房子,夏天熱得像火爐,既沒裝冷氣,連電扇也不開,「電扇開了呼呼響,吹得紙張不安穩,怎麼畫畫?所以如果在夏天到訪,一定看到他只穿一件背心,脖子上罩一條濕毛巾,在裡頭畫得渾然忘我。


        畫
台灣人也畫台灣景。他筆下的孤挺花,紅得如大火在畫紙上燃燒,這麼驚人的孤挺花在哪兒畫的呢?「就在鄰居牆下,「每年花一開我就去畫。鄉間小屋,田園風光,孤樹、有著小橋的老街,都是他的題材。他也愛畫鴨子,各種鳥類,信手捻來,用色薄薄,用墨簡潔,作品卻呈現出一種無窮的張力,和萬鈞的氣勢。

       
陳一石老師原名善,號善瑞,一石是他的字。他原籍山東日照,1929年生,14歲拜家鄉名畫家鄭湘岩先生為師,國民政府從大陸撤走後他輾轉前往香港,數年後來到台灣,1954年起進入陳德旺先生畫室學畫,此後進出師門30年,一生受陳德旺老師影響甚深,但他自己卻一直不願收學生,也反對收學生,理由是:畫家每收一位學生,世界上便少了一位畫家,因為學生學老師,終於遺忘了自己,這是多麼嚴重的損失!但是在壯年之齡陳老師突然病倒,在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後才破例收了學生,只惜師生相處機會已無多,在他生命的後期,多次向我喟然而歎:最後悔就是沒有找幾個喜歡畫畫的人來好好傳承,若說畫家有憾,想必這是最大之憾了。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邱傑

六月間,北台灣一直下著雨,在法務部的矯訓所有一場北台灣志工聯誼,謝幸雄未待完成下午安排的女監參訪,甚至連午餐都沒吃,便匆匆向坐在他旁座的我悄聲道別。何事如此著急?因為要趕去上課。他說,他7-11,一星期上六天課,全年難得一休。

 

每天都被排了課,最辛苦時一天要上六堂,「幸好那只是一段短短的時間,否則會受不了的」。平常每天大概上兩堂到三堂,天天要上,這也夠累人了。在桃園縣來說,課程排得這麼密集的書畫老師,除了學校裡的專業老師,可還真是少見。

 

辛苦,他卻認為是幸運,因為可以長時間擁抱他的最愛~書法。

 

謝幸雄是台南縣七股鄉人,早年服務於一家化學工廠,奉派前來桃園,從此和桃園縣結緣大半輩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認識了黃群英先生,黃老師認真的帶書法班學生寫字,謝幸雄原來對書法就有興趣,一見黃老師,驚為一代宗師,立即投拜門下。黃群英老師自號泮翁,桃李滿門,得意入室弟子皆取有學名,如許雅惠學名泮竹,孫紹復名泮墨,童永南名泮岳,徐貞勇名泮峰、張鴻森名泮宇、徐百源名泮泓、施雪卿名泮淇、張日廣名泮農、廖大華名泮玄、任雪莉名泮玉、陳志淵名泮潛、溫俊堯名泮賢、羅錦松名泮寒、周經綸名泮霖、廖景富名泮隱、江金晃名泮川、吳吉祥名泮谿,謝幸雄名泮齋。泮齋者,常伴於書齋,無論隨侍老師書齋,或是筆耕於自宅書齋,寓意一生筆墨,大概也無法割捨了。

 

        算起來,謝幸雄與筆墨為伍已有三十多年,原來另有的事業,慢慢的在生活的比重中漸漸減輕,到後來索性辭去工作,專心寫字。這真是一個很大的冒險,在台灣當今社會形態之下,當一位全職的書法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書法作品難得有方家收藏,平時默默耕硯,即使辦展覽也難得賣出作品,桃園縣書法風氣鼎盛,絕大多數寫書法的人都另有一份工作或一份穩定收入,謝幸雄辭了正式工作,唯一的收入只有當書法老師收一些微薄的束脩之禮,生活淡薄,情趣反增。

 

在黃群英老師門下學字,除了字,還有難以言宣的那種平淡、恬適與優雅,一種傳統讀書人的氣韻,謝幸雄同門師兄弟們長期相處,名利心少了,不為名也不求利的服務心反而增加了,對於各方禮聘邀約,他

幾乎來者不拒,有時去到一個鄉下社區講學、展覽,有時到鄉鎮活動中心、松柏大學去教,甚至少年輔育院都是他定期前去授課的地方,他在少輔院中一筆一筆耐心和那些誤入歧途的年輕朋友們,有意無意之間,導入佛經當功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世音菩薩妙法蓮華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都是他常常在輔育院裡教授的書稿,日積月累, 非人磨墨墨磨人的磨寫時光,寫得孩子們的銳氣、霸氣、傲氣甚至煞氣與殺氣都漸漸消失,課堂裡出現的是一片祥和之氣,這是最讓他感到成就感的了。或許這更是他以墨香耕讀人生數十載無怨無悔的主因吧!

 

謝幸雄育有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但只在學生時代寫書法,賢妻陪侍書齋,也只是當一位欣賞者而沒有執筆,連自己身旁摯愛都未必願意寫書法,這正是謝幸雄一直認為投身書法藝術是要有一種奇緣不可。這件事養不了家,發不了財,年輕一代不寫也是合理。他盼得只是社會各界在閒暇時光中提筆自娛,僅此一境界對大多數人而言也夠了,多留一些時間在書桌前,就可以少花一些時間去歌台舞榭,去燈紅酒綠或是其他不一定有益身心健康的場所,人人多寫字,社會自有處處書香與墨香飄傳。

 

謝幸雄小檔案

 

        謝幸雄,號泮齋,畢生致力書法教育,泮山書會、迎曦書畫會創會會長,中國書法學會理事,中國廣東省書法協會顧問、桃園縣書法學會第四屆理事長。曾先後應邀參加北部七縣市、四縣市、美術家聯展及歷屆桃源美展、海峽兩岸粵台書法交流展、中、日、韓國際邀請展等。作品並獲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江西省博物館典藏。歷任桃園縣文化局、桃園少年輔育院、松柏大學、武陵高中、健行科技大學、中原大學、三軍大學書法專任指導老師,目前定居於桃園市。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