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大鵬

 
        大溪木器業的版圖上,正有一股對抗傳統紅木傢具的勢力,悄然崛起。這股力量的人數雖僅僅只是個位數,但他們追求創意,慢工出細活的工作模式,等同限量生產,備受注目。細膩的手法,一次又一次展現裝飾
大溪木器雕刻藝術之美,尤其難能可貴;土生土長的林柏融就是箇中好手,也是傳統木器業者開創事業第二春的先行者,去年,設在和平路尾的工作室還得到台灣工藝之家入選的肯定。

 
        早期的大溪,拜河運之賜,萬商雲集,神桌、太師椅等木材製品因做工精巧、雕刻美觀,譽滿中外。在那個年代,小小的大溪鎮內,從事木器製做有數百人之多,繁華的景象盛極一時。

 


        1960 年出生於大溪鎮的陳柏融,國中畢業後,為減經父母的負擔並未繼續升學。
他和大多數大溪子弟一樣,一離開學校,就希望能早日習得一技之長,以傳統木器製做為業。就在17 歲時,經由親友介紹,順利投入大溪匠師林清達老師傅門下學習傳統木器、木雕粗坯雕鑿與繪製草圖技法。

 


        歷經3年4個月不眠不休的學習,陳柏融憑著個人毅力與努力,木器製做技法獲得入門師傅的肯定,順利
出師。不過,他為謀求技藝能更為精進,出師後又跟在林清達老師身旁邊做邊學,短短一年,觀念、技法,明顯提升。

 


        師長、親友鼓舞不斷,陳柏融也希望有機會小試身手,決定以神桌、佛像木雕製做為業。不過,就在他準備大展身手之際,因廉價進口木器充斥市場等諸多因素交相影響,曾經為大溪鎮民引以為傲的大溪木器業者飽受沖擊,老一輩雖仍苦心經營,年輕人則因看不到前景,紛紛轉行他去。

 


        自力門戶,一做就長達十八個春夏秋冬的陳柏融,在創業的歷程中也驚覺到社會快速變遷之餘,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林立,鴿子籠式的住宅、坪數有限的透天別墅雖成為民眾居住場所的主流,但傳統神桌、佛像木雕在宗教文物市場上,開始因民俗信仰的轉變,銷路的侷限性越來越明顯。

 


        為突破製做傳統傢具、神桌雕飾所面臨的瓶頸,經審慎評估,陳柏融決定以其所學,潛心木雕藝術創作。1997 年成立的
大易木雕工作室就是他側身現代木雕藝術的里程碑。

 


        工作室成立後,他從此深居簡出,日日苦思如何能以最簡潔的刀法,俐落的將童年記憶中的田園風光,以樟木、檜木和肖楠為材以木雕技法加以呈現,加上其個人對田園景物,見解獨到,心無旁貸,創作的視野更寬廣,沒多久,出自其手的作品,樣樣都能經由木材的巧妙應用,有了新生命。陳柏融他的作品,以田野間常見的花卉、植物、昆蟲或小動物居多,常見的有:荷花、牽牛花、葫蘆、絲瓜、蜻蜓、青蛙、螃蟹等。因他擅長運用熟練的寫實技法,呈現大千世界裡的小角落之生命意
象、作品中所流露出對萬物、時序、人生的關照與領悟,備受注目。

 


        其中,寓意深遠的
生命之泉苦盡甘來加官晉祿共生系列之作,讓他在短短幾年內,於國內的大小藝術創作比賽中迭創佳績,惟他並不以此為自滿,三年前開始利用創作閒暇,拜師研習易經,所學成果也迅速在相關作品中呈現。其中步步高昇系列,就是他融合所學與生活歷練並加以運用到木雕創作的成果;系列創作寓意折腰之謙,而蘊含荷苞,受益而待放,衝動之慾,步步迎向光明未來,觀者莫不為之拍案叫絕。

 


        另一件作品,大膽的用斷成數截卻仍遙遙遙相對的水中荷花花莖為主角,陳柏融說,整件作品係以
氣理相接的道理為發想,用意是要詮釋落葉歸根生生不息謙虛報恩的心,也希望所有看過的人瞭解飲水思源、回歸本源,再現生機,越來越好等禪境。

 
       
       
時代潮流,瞬息萬變,面對未來,惟有一再突破,一再超越,才能激起求新求變與創新意的浪花,雕刻藝術創作之路,尤其不容怠忽。陳柏融有感而發的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