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美玲

 

        距離九十年第二次他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師大畫廊個展已有多年,何時再有展出呢?這是關心他的人頗為期待的一件事。1966年出生於新竹縣的畫家劉家鈞先生,和桃園縣結緣甚早。94年間,作品白屋就為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典藏,那年他還不到三十歲。97年在桃園縣榮獲第十六屆桃源美展油畫第三名,現在更進一步,長年服務於桃園教育界作育英才,成了桃園人。

       
劉家鈞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出身西畫創作組碩士,作品除了厚實的學院根基,個人風格也極為強烈。他的看法是:藝術家將原本各自獨立存在的視覺元素,加以重新組合安排,為了某種理由或是要傳遞其個人的理念或情感,並透過媒材的選用,表現技法的處理,方得以創作出個人獨創的作品。

       
在人類行為發展的過程中,一般而言我們看的能力,常較語言的表述為先。他指出,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繪畫中得知,在幼兒語言能力尚未發展的很好的階段時,往往他們已經具備很好的繪畫表達能力,他們可以將原本很複雜的意念,用簡單的符號加以表達,例如:兒童們常用的X光透視畫即是,雖然我們的肉眼是無法出穿透物體外表的,但兒童卻可以利用透視畫將他們心中所知道的世界表現出來。因此,「繪畫語言可說是人類最早共通的語言形式

       
劉家鈞一直強調著,繪畫的創作是個人情感思想的體現,以及繪畫語言構成之結果,構成是畫家的主觀作為,思想是畫家生命經驗的累積,主題是動機,技法、媒材是橋樑。他舉中國水墨畫大師李可染所說的:實踐是體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推敲修正的歷程中,藝術家不斷解決當下的問題,同時也不斷的發現新的挑戰,創作就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輪轉中,不斷向藝術創作者心中的完美境域徐徐前行,至於何時才能達此一境域呢?「或許對藝術創作者而言,那只是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吧!」「真正畫家,終其一生都在不斷的努力去尋求更完美的藝術表現形式。」

       
竇加(Drgas)曾說:「真正的旅人,是沒有旅程的終站!」正如藝術這條路是沒有終站的旅程,劉家鈞把自己比成了過卒,「只有不斷向前行,不斷的創作才得以延續自我的藝術生命」,他也從裡頭悟出了屬於畫家的宿命:「創作的問題要在創作中解決」,沒有其他捷徑可尋。

       
劉家鈞說,現階段在他的作品中,大體上仍保留物象的具體形象,不似抽象主義般的抽離物象,但也不同於寫實主義的再現物象。他從自然的形象中尋找創作的根源,用他的主觀意識再創自然,運用多樣的空間構成方式,不受任何一種空間構成法則牽絆,並企圖造成畫面的前後位移,引導觀者視覺的流動。色彩的運用全然因畫面的需要而定,不受固有色的影響,色面的安排縱橫交錯,色彩的對比、衝突、調和、流轉,均為了畫面整體力量的營造。主題的選擇不自我設限,人物、動物、風景、建築等均可成為他所表現的題材,但在情感上的表現卻是一貫,即是用傳統的油畫表現技法,詮譯新的繪畫圖像。

       
1988年,他在新竹師專舉辦首次個展,作品星期六的下午立即為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典藏。他並不刻意追求榮銜,但也不矯情拒絕,除了十六屆桃源美展油畫第三名,他還得過臺灣省八十四年度公教人員書畫展覽油畫第三名、臺灣省八十六年公教人員書畫展覽水彩第一名、八十九年第四屆新美獎油畫類首獎(作品白馬的回憶為新竹縣文化局典藏),九十年度公教人員書畫展覽獲油畫第一名,九十一年得苗栗美展油畫第一名,九十三年獲全國百號油畫大展特優及苗栗美展油畫類第一名,連番獲獎,除了對他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奮勇挑戰的激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